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班主任培训会上的讲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9-7 12:06: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就班主任工作与大伙进行交流。如有不到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该在经受了各种委屈后仍不改初心和进取心。在班主任生涯中,我们很多人都可能遇到过家长的蛮横无理,学生的不理解,领导的不信任……这些都算不得什么,关键是你有没有擦干眼泪继续前进。



我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学生王某,家里是办企业的,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不爱学习,一有情绪就逃课。有一次晚自习,上课铃打了很久了,我发现他还没到校,就试着给他妈妈打了电话,问问情况。可他妈妈说孩子早就来学校了,并且信誓旦旦地说一吃晚饭就上学了。



不放心情况,我就跟与王某要好的几个同学打听,他们说一直没看到王某到校。后来,我就把情况与王某的妈妈进行了反馈。没想到的是,她一口咬定说孩子是从学校跑了的,并把责任怪到我头上。好的是,这孩子后来在网吧里找到了,要不然还真说不清。



事后我就在想,在面临家长的责难时,作为班主任应该怎么做才合理?也许有人会说要据理力争,要沉着冷静,酌情处理。大道理我不谈,我再说说另一个真实的案例,相信大家会更好的理解。



就在去年,我们组织了一次家长委员会。在跟各年级组沟通后,为了不耽误家长的时间,决定利用家长送晚饭后的一段时间开个家校会。会议很成功,家长积极性也高。可是,会议结束后一个意外却发生。临走时,不知哪位家长拿错了另外一个家长的饭盒。不巧的是,这位家长的车钥匙正好在饭盒里,她回不去,很着急,要求我们帮找一下。



一了解情况后,我就跟蒋建武主任分工与各年级组进行了联系,并在班主任群里发了通知,希望班主任帮查询下本班参会的家长。等了很久,可结果却不太理想,最后我们只能劝那位家长先想办法回去。第二天一大早,那位家长又打来了电话,询问饭盒找到了没有。我耐着性子跟她解释,正在查找中。那家长有点急,说已经过了十几个小时了,怎么还没找到?



听到那位家长的责怪,我没有说什么,只是一再请她谅解。为了不激化矛盾,蒋建武主任还专门请王坤老师帮忙,向那位家长解释,请她放宽心,事情一定会尽快解决的。之后,我们再次分工,我给昨天没打通的家长打电话,蒋建武主任再次联系高一班主任,寻求帮助。



在这过程中,我们至始至终都没有一句怨言,因为我们认为自己的言行不仅代表着我们自己,还代表着我们学校。



好的是,很快邹敬宇老师打电话说他班的家长拿错了。虚惊一场,皆大欢喜。



在此,我再次对邹敬宇和王坤老师表示感谢,也对一直以来对我们工作大力支持的各位领导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



班主任工作,苦不苦,累不累?地球人都知道。但是,怎样将其做好,做出色?李镇西在《做最好的班主任》里这样讲: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该有着专业的素养,科学民主的管理方式,赢得学生的心灵,做好优等生的培养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拥有一支和谐的团队。



这就需要班主任不仅要有“爱心”,而且要有智慧。有人曾经说过:一等的班主任以文化育人,二等的班主任以制度管人,三等的班主任以情感人。但我认为真正优秀的班主任是一个智慧型班主任,是游走在“文化”“制度”和“情感”之间的天使,信手拈来,都能确到好处。



在班级管理方面,要做细务实,要在目标制定、班干建设、班级文化营造、主题班会教育和唤醒教育上下功夫,不必凡事都事必躬亲,但务必要规划好,引导好,落到实处。当然班主任还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去一一展开来讲。我只希望我们大家能做个有心人,写点教育随笔或教育故事,做好总结和反思,坚持下去,你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至于刚才发的《班主任工作细则》《班主任一日工作流程》和《班主任工作一学期流程》等材料,请大家会后自学。



另外,我推荐几本书,供大家学习探讨。

《班主任工作艺术100个千字妙招》(作者:张万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中学班主任工作手册》(王永耀编著)(已经推荐到了班主任微信群里)

《教师的课堂管理艺术》(金小芳主编)

《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张康桥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每个老师都是故事》(李镇西)

《做最好的班主任》  (李镇西)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6 08:1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