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0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5-6 07:0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习目标
教育方面 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方面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
发展方面 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意思,读懂课文。
教学方法 读讲结合。
教学时间 两节
课前准备 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孔子吗?(简单介绍孔子。)
  
2.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要谦虚好学,不能不懂装懂。孔子又说过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也就是说,从这个人所作所为去判断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是不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呢?刚好,《列子》中有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他们到底在辩论什么呢?
4、复习学习方法:
多朗读;看注释; 懂句子;释全文; 明事理
二、读通课文
   1.试读,将读不准的字画出来。
   2.指名分小节读,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读破的语句。
朗读本文可按以下提示读好句中的停顿。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学生用肯定的语气读出两小儿各持己见、互不相让的态度。)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应注意反问句的读法。其中“大如车盖”“如探汤”应重读,“如盘盂”“沧沧凉凉”应轻读,使之读起来有对比的语调,这样才会形成两峰对峙,争辩不下,亟待解决的高潮。)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这里应明确两小儿的笑并无讥讽之意,应指导学生读出活泼、轻松的语调,以表现小儿的天真可爱。)
3.学生齐读。
  三、精读课文
   1.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思考他们在辩论什么问题。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练习朗读课文。
   3. 组织交流。结合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点拨。

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4、边读边理解课文的内容。
作业: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节
教学要点 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同学朗读课文。大家评议。
2、有自己的话讲讲故事内容。(补充,评议)
二、研读课文

1、发解故事可分三部分理解。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斗,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两小儿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接着写两小儿凭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直觉(视觉、触觉)阐明所持观点,以反驳对方观点。最后写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小儿的“笑”。
   2、为什么这两个小儿会有相反的看法呢?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回答。
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差误、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是否此时的太阳较早晨离我们近些呢?也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3、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个小孩说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练习表演《新两小儿辩日》。
4、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小组合作练习创造性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5、组织交流,一小组表演,其他同学做评委,结合学生的评议,教师可提出自己做孔子和学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相机点拨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三、总结课文:学习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1、这篇课文讲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感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2、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这篇课文想到些什么?
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从多种角度有所感悟。如,两小儿喜欢探索,精神可嘉;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孔子能正确对待小儿提出的问题,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
板书:
26 两小儿辩日
一小儿—————— 一小儿 ———————— 笑
现象 日始近 日中远 始 远 日中近
依据 日初大 日中小 日初凉 日中热 孔子不能决
(视觉) (触角)

作业:背诵课文。识记生字。
参考资料
  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约公元前450—公元前375)所著,其中保存了许多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民间故事。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留传于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17: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