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14岁初二,男孩,学习习惯很不好,各科基础知识掌握的还行,但是一遇到稍微难点的题目就好绕道而过,不愿思考,还有总感觉孩子静不下心,很浮躁的样子,老师都说他应该是拿高分的学生,但是成绩一次一次的不理想,他也不去找原因,觉得无所谓,还有爱玩手机,收了就不高兴,给他就控制不住。请问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引导?”
多数父母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这位家长描述的问题是很普遍的情况,具体改变的方式在以往的文章中都有对应的方法,这里面不再详细赘述,有兴趣的可以翻阅科学家长观以往的文章。
其实,我想从一个角度来谈谈如何改变这样的孩子,让家长能够积极且冷静地应对孩子的学习问题。
孩子在学习方面有任何的毛病和问题,除了一些具体方法上,更根本上讲,还是学习动力的问题,也就说,只要在学习动力的问题上下足功夫,找对策略,让孩子爱上学习,大部分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那么,有哪些可以改善孩子学习的策略呢?一共有三种,我们依次来介绍。
1.“胡萝卜”和“大棒”
这实际是家长们最容易使用的改变孩子学习的策略,其中,“胡萝卜”就是奖励,“大棒”就是惩罚,但是大多数人使用该策略之后,结果却收效甚微。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无非两个:一是目的不明;二是操作有误。
奖励与惩罚的目的只有一个,强化孩子学习的动机,动机也分好和坏,好的学习动机通过奖励是可以逐渐促进的,坏的学习动机可以用惩罚的手段来改变,但是这些都不是绝对的,所以,要想好好利用“胡萝卜”与“大棒”,必须结合具体的情形以及详细的方法。
对于奖励,必须坚持一个原则,持续、多次、小“剂量”。这个原则的意思其实是说,对于孩子的比较小的学习行为比如记笔记、背单词、改错题等要进行持续的、多次的、小的奖励,不要隔三差五的对付型的表扬,而要跟踪式的、真诚的,明确出进步的地方,并给予真诚的赞赏,尤其是精神表扬。
对于惩罚,则不推荐使用,因为这对孩子的学习动力打击太大,这个度不好掌控,所以必须谨慎。
2、给成败正确的理由
有的孩子会表现出不好好学习的行为,很大的可能是对自己的认识产生了错误,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比较极端的一种就是因为一次考试而让自己放弃学习,所以,给孩子找对学习的理由非常重要。
学习容易产生成败最好的表现就是考试,考试考得好或者不好,家长必须帮助孩子进行正确的归因。
一般的,孩子考得好很容易归结为运气和自身实力,归结为前者的往往都是不自信的孩子,选择后者的则是看重自身努力的人;如果孩子考的不好,则会认为是自己的能力不行,或者努力不够、运气不好等。
这些原因其实更多是孩子主观产生的,父母需要做的就是科学归因,具体该怎么做?有以下三点:
§
进行积极归因:考得好是努力的结果,考得不好不是能力不行;
成败在于自己:成绩高低不是碰运气决定的,而是自己说了算;
尽量帮助孩子找到成败的真实原因,必须客观和准确,少猜测。
3、找合适的学习目标
学习这件事不是靠孩子自己意愿就能实现的,更多还是要靠外界的鞭策与引导,而目标的选择,对这种作用的影响会非常大,孩子选了什么目标,决定了他能达到的高度。
我们都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无论什么榜样都不一定就能让孩子彻底改变自己,所以,要想让孩子实现突破,最好的方式就是孩子跟自己比,这才是最好的目标。
除了这个,家长还需要做到如下两点:
§
不要强调分数,而要强调知识的意义,鼓励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
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培养竞争意识,树立学习目标和表现目标。
§
上面的三个策略只是改变孩子的几个方式之一,并非完全绝对,孩子的情况还是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这里仅供参考。
其实,任何问题都可以在动力层面找到原因,虽然并非根本,但是可以尽量保证问题得到缓解,这就够了,这也是写作本文的目的,希望能让家长朋友们受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