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腊、粥”等12个字,会写“腊八粥、感觉”等18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分清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分清详略,知道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3.能找出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与同学交流感受。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结合交流平台内容,导入新课
1.联系单元主题及《北京的春节》,回顾旧知。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老舍先生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按照时间顺序向我们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时的传统习俗。
回忆一下,《北京的春节》一文是如何安排详略的?
生回答,预设:《北京的春节》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他略写。
出示交流平台内容,一生读:
《北京的春节》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即使重点写腊八、初一,也不是铺开写,而是突出写最具有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给人印象颇深。
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文章的详略呢?
找一生说,继续出示交流平台内容,一生读:
《北京的春节》讲的是当年北京地区过春节的独特习俗,而最能表现北京独特习俗的,莫过于这几天。这几天可以说是春节的高潮,所以要详写。其他的日子大体相似,就没有必要一一详细描述了。因此,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决定的。
2.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腊八粥》,板书“腊八粥”,指导“粥”字写法。
“粥”分左中右三部分,书写的时候注意两个“弓”和“米”写得窄一些,三个部件要写均匀。齐读课题。
3.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这篇文章,请大家快速浏览这两篇课文,说说你的发现:《北京的春节》和《腊八粥》有什么不同?
生自由表达,师相机评价。(体裁,详略安排不同……)
相信我们在学完这一课后,会对这个问题有更准确更深入的认识。
二、明确详略安排,想象画面
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现在请大家一边浏览课文,一边思考问题。
生自由汇报。
显而易见,作者详写的是——等粥,略写的是——喝粥。(板书:等粥 详 喝粥 略)
2.作者是怎么详写主要部分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在这篇文章中,有一个可爱的形象八儿,请大家默读“等粥”(2-17)部分,一边读一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思考:在等粥的过程中,八儿的心情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画出相关的语句,试着用词语概括八儿的心情,批注在旁边。
3.就刚才提出的问题,小组合作交流,将八儿的心情写在便利贴上,按照课文描写的顺序贴在纸上。
出示小组合作任务:
(1)讨论八儿的心情变化过程,将八儿的心情写在便利贴上,按照课文描写的顺序贴在纸上。
(2)生小组合作(4人),在工作纸上完成心情变化图。
兴奋——着急——急切——迫不及待——好奇——惊异
(2)生小组汇报,展示本组的心情变化图。(组间补充)
三、品析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
1.究竟是什么样的腊八粥会让八儿的心情这样起伏不定呢?我们循着八儿的线索去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粥的。请大家再读课文“等粥”部分,找出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画下来,品一品。(自读+小组讨论)
(1)生自己默读,找句子批注。
(2)组内讨论,互相补充。
(3)生汇报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
叹气——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声音——栗子稀烂,饭豆浑身肿胀,花生仁面面的,枣子大了三四倍,起锅巴——栗子跌进锅里,饭豆肿胀,花生仁脱了红外套,锅巴围了一圈,枣子大得吓人
2.我们来对比看看这两部分对于腊八粥的细腻描写。
(1)找两生分别读八儿猜粥和看粥的部分,你发现了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预设:相同之处:粥的食材变化相同,表达的意思相同。
不同之处:看到的粥的颜色和猜想的颜色不同,语言表达方式不同。
(2)为什么作者要反复描写粥的样子?
预设:印证八儿的猜想是对的;说明八儿之前细致观察过粥的样子,写出他很喜欢喝腊八粥;体现八儿想要喝到腊八粥的急切心情。
2.同学们,我们想象了八儿的馋样儿,也看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粥的变化过程。那么八儿的馋样和粥的变化这二者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预设:随着腊八粥的熬煮,八儿越来越馋,越来越急切地想要喝到粥。
师小结:在“等粥”部分,作者为将主要内容写详细,将八儿的馋样儿和腊八粥的变化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进行描写,描绘了一幅妙趣横生的腊八节生活画卷。
四、作业
课下继续阅读《腊八粥》,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阅读未学习部分。
五、板书设计
腊八粥
等粥(2-17)详
喝粥(18-19)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