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那天的数学课,我上了《乘加乘减》一课,本该精彩的地方却由于我对新课程理解的偏颇,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精彩与我擦肩而过。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我让学生根据主题图小熊掰走一个玉米棒小组内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为了体现算法多样化,在学生反馈时,我把它板书成两列,一列是乘加乘减算式,一列是加减算式。这时一位学生说“老师,我认为加法中的3+3+3+3-1就是3x4-1,而且这样更简便。”可是我当时只是想让学生掌握多种算法,而没有考虑算法的实效性。因此并没有在这里做文章,只是简单做答,以至于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仍然列出了许多的方法,但很多方法实效性不大。
其实在数学课中,在让学生掌握方法的多样化时也要注意方法的实效性。这样一来,这位学生的回答是多好的教学机会呀!如果当时我能及时点拨,让学生比较乘加乘减和加减两种方法的优劣,从而得出乘加乘减比较简便。使学生知道以后遇到这类题,可以运用乘加乘减来做。这样的教学是那么自然,那么顺理成章。不仅凸现了主题,而且学生在练习中也不会出现上述现象。可就由于自己处理的不当,错失了良机,使本该生成的精彩与我擦肩而过。不过“吃一堑,长一智”,在一次次教训中,一次次探索中,我一定会成长的越来越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