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福州、厦门的研修培训,在短短4天的培训中,让我收获着无限的思考,收获着成长的愉悦,感受着课程带给我的冲击。现将我培训后的思考整理如下:
一、课程在有效实施彰显魅力。
我们先后走进了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和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四小学两所小学,先后聆听了4节课,参与了3次专题报告和研讨。在走进这两所小学后,我为两所学校的课程实施所吸引,也为课程的魅力所感动。
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办学特色,以创设和谐融洽的校园人文环境为工作重心的教育教学新思路,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类校本课程。在众多的课程中,唯有心理健康和阅读最为吸引人。为了促进书香校园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校教师积极进行课程开发,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在深入推进书香校园,课程的实施使学校书香溢满校园。
二、课程在丰富多彩中促进成长。
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四小学于2012年9月落成。学校以“有了爱就有了一切”为学校精神,创造多元化、课程化、整合化、实践化的校园环境,在学校,我们感受到读书吧的手绘动漫抱枕;琴棋书画区的戏曲脸谱装饰柱;走廊上挂满的动物头像立体花灯;栏杆上手绘创意纸袋;敦煌艺术走廊等,都是学生学会用经典文化来说话、学会用图像来交流的成果,让学生迈入校园就能品味经典文化。在四附小,重视学生差异性,凸现个性,尊重学生的个体生命特色,是我校课程开发设置的立足点,学校实行弹性化课时制,开设普及型、选修型、提高型及精英型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本课程开发为学生的个性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1. 弹性化课时,使课程更加有效。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我们实行了弹性化课时制度,分别为20分钟的微课时、30分钟的小课时、40分钟的中课时和60分钟的长课时。这样的课程时间设置更有利于学生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个性的发展。
2.课程内容版块清晰,使课程更多元。
课程内容上划分为如下四个版块:走向国际——“融”课程:英语、跆拳道、科技班等;继承传统——“龙”课程:书法、中国画、武术、围棋等;爱我家乡——“榕”课程:儿童画、福州故事等;培养特长——“荣”课程:校合唱队、校鼓号队、校篮球队、校羽毛球队等。正是这样的课程设置,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促进学生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3.课程实施师资多元,使课程更完备。
作为四附小,本校的教师已经非常优秀,他们带领自己组内的年轻教师成为校本课程开展的中坚力量。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的特长项目上能有更好的发展,我校聘请了大量在专业上有一定造诣的校外老师担任教练,以保障课程的深入开展。学校还与福建师范大学、闽江师范高等学校、闽江学院、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所高校共建,学研结合,成为这些高校的实践基地校。并搭建课程实施平台,利用四所高校优质资源,搭建了高校实习教师的课程。
正是这些,让四附小的课程绽放魅力。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校还非常注重普及读本的开发。学校先后将礼仪及安全两门校本课程汇编成课本。尤其是我们的《与礼同行》礼仪读本,图文并茂,从日常生活中最微小的事入手,编订的礼仪50条,通俗易记,贴近学生的生活,便于操作和学习。学校还非常注重微课程的开发。微课程是由老师自主开发的8或16课时的课程,申报老师需向课程发展委员会提交一份《选修型校本课程纲要》,包括课程名称、适用年级,背景、目标、内容及课时安排、评价等方面。正是这丰富多彩的课程,促进了教师的课程开发实施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课程在深度实施中绽放魅力。
无论是设计多么精美的课程,如果没有进行实施,就不会有魅力。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深入实施课程,在推进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彰显课程的魅力。在深度实施中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在不断丰富、完善中使课程走向深入。
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实施教师要充分开发利用一切课程资源,及时进行教育反思,真正把校本课程当作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实施教师要注重课程实施后要经常写后记和教学反思,解决在校本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总之,只有深入实施,校本课程才会焕发出真正的生机与活力。
课程作为一种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课程作为一种文化,学校为这一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实施平台,学校的每一位师生都在分享这一种文化。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载体,是学生获得发展的宝贵资源。
对教师来说,课程意味着自我文化积淀的传播和智慧分享的超越;对学生来说,课程意味着一种或多种文化的获得。准确地说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的双重智慧成长。作为教师,通过课程实施,让课程引领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课程能够体验生命成长的丰富经历,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学习空间和选择机会,满足学生不同潜能开发的需要;让课程能够架设通达智慧人生的桥梁,实现每一个孩子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我校办学理念的课程化,从而提升办学能力,走上特色发展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