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仔细拜读了《家庭教育》一书,觉得很有感触,书中的内容广泛而又平易近人,没有一般教育理论那么高深,很容易被接受进而产生共鸣。特别是以下几个观点对我很有启发:
一、把握好“爱孩子”和“管孩子”之间的度
不管该书发行所处的年代还是现在,过分溺爱和专制式的严厉管教始终是两种普遍存在的错误态度和做法。前者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它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因而他强调“对子女要爱护,但绝不要溺爱”。当看到有些父母代孩子做孩子自己能够而且应该做的事情的现象,他指出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生活、自立和做人,而不是代孩子“吃苦”,因此提出活教育中的两个原则“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同时,他也指出,家庭教育中的专制式的严厉管教方法也是不可取的,这种管教方法的后果只能是摧残儿童的创造力,束缚儿童的思想。先生主张家庭教育要民主化,父母要平等对待小孩,尊重小孩的人格。他特别强调“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作伴侣”,认为这是家庭教育民主化的一个表现。他认为父子作伴游戏的好处很多,既可以沟通父子间的情感,增加家庭中的天伦之乐,又可以利用作伴机会教育孩子,还可以发现孩子不好的行为和思想,及时加以纠正。
二、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陈鹤琴多次告诫家长:“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则’这条原则”。在婴幼儿期,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小孩;即使进了幼儿园,老师和父母对于小孩子具有平均的力量,但由于儿童与父母相亲的爱力深,相处时间长,他们对儿童的影响仍然特别大,往往儿童在学校所受到的一些好的教育,却抵挡不住家庭环境的影响。因此,做父母的必须处处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其实也是家长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过程。为了教育孩子,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放弃无规律的生活,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
三、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是陈鹤琴家庭教育理论的重要观点,我觉得这里的“一致性”应该是一种比较宽泛的概念,不仅指家园或家校教育的一致性,也指“家长教育的一致性“,做父母、祖父母的对于幼儿的教育应有一致的措施。父母、祖父母施教的方法不一致,宽严不同,孩子就无所适从,甚至会产生投机取巧、轻视长辈,甚至虚伪等流弊,非常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有些理念是平时也经常和家长们沟通的,如:
1、对于教育小孩子,最好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平时经常给家长们讲,用正面词汇,而不是消极否定的词汇。否则孩子的整个感受都不好了。
关于这点,讲到了冰心的妈妈是如何教育冰心的,所以冰心喜欢打扫卫生,喜欢学习。来源于妈妈总是能够给予一份正面的鼓励。
2、做父母的,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在孩子面前取统一态度。态度不一致,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也会轻视自己的父母,书中举了吃肉的例子,因为父亲觉得吃肉不好,母亲不了解实质,又不断给孩子加肉,父母很是生气,就把孩子的碗夺走,结果就是孩子吓得哇哇哭。。。
3、做父母的不应当迁怒于子女。
在《家庭教育》的扉页有陈鹤琴1981年为儿童节的题词:“一切为儿童,一切为四化”。据说在他九旬高龄,两腿已失去功能时,每逢节日,他还是与鼓楼幼儿园的小朋友联欢。可以说他是位真正喜欢孩子的人。陈鹤琴的一生奉献给了社会和我国的儿童教育事业,他做出了成就,他是幸福的。作为老师的我才刚刚起步,需要学习和奉献的机会会有很多,陈鹤琴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他是值得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终身学习的榜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