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学习目标
1、成立研究学习小组,确定研究课题,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知道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提高文化素养;
2、展示收集整理的成果,了解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演变,感受传统节日承载的文化内涵,提高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提高沟通和表达的能力;
3、比较近年来人们过“洋节”和“土节”的方式及其态度,学会正确对待传统节日和外来节日,倡导健康的过节方式,认识到中国的节日文化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理解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演变;
2、难点:通过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学会正确对待传统节日和外来节日,倡导健康的过节方式,认识到中国的节日文化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理解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图片欣赏法,归纳总结法,引导启发法
2、学法:搜集材料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课前我们一起欣赏一首民谣——邓鸣贺的《传统节日》和一组图片。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的画面。今天我们学习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来一起探寻传统节日的起源,感受传统节日的变迁。
(二)讲授新课:
第一篇章 耐人寻味溯源头——传统节日的起源
每4人为一小组,共10组。将自己搜集的资料组内共享,一起参加课内活动。
活动一:讲故事(传统节日的起源)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的起源,以及相关的小故事。(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节日,对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分享,讲述节日的起源,相关人物及其故事。5分钟后以小组为单位选代表发言,5个小组代表发言,每人2分钟左右,控制在6分钟以内。)
活动二:比一比 (传统节日的“变”与“不变”)
传统节日在传承的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现在过节和以前有什么区别么?我们以春节为例来探讨一下。
下面我们先欣赏一段有我们身边同学采访自己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视频,来了解一下三代人过节又怎样的变化?(学生自主思考自己搜集的传统节日的变化)
采访视频看完后,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看到的变化。
老师总结: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植根于农业社会的文明土壤中,它是农业社会生活节奏与农业时代伦理文化的产物。所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主题和农业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而在现在信息化时代下,节日的形式更加多元化,但是无论形式如何新颖,传统文化节日的内涵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宗敬祖的观念和敬老的美德。
第二篇章 薪火相传促发展——节日经济的利弊
1、节日经济概念,图片欣赏,感受节日经济带来的社会效应;
2、假日经济概念,图片欣赏,感受假日经济带来的社会效应;
3、如何理解节日经济或假日经济?播放孙立坚教授谈《如何正确引导假日经济健康发展》视频,学生思考;
学生自主回答问题,谈谈看法。
老师总结: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许多节日都被商业化,被物化了,成为了一些商家眼中的“卖点”,已经背离了节日的本质,成为商家盈利的最佳时机。我们更应该合理刺激消费,打造特色节日消费模式。
第三篇章 生生不息需理性——正确对待“洋节”和“土节”
师:传统节日逐渐被淡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洋节”的引入。大家都过什么“洋节”?
生:“复活节,愚人节,万圣节,圣诞节……”
师:现在“洋节”的氛围更加浓厚,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Ppt展示圣诞树,圣诞老人图片。
生:圣诞节(氛围活跃)
师:我们以圣诞节为例来探讨一下“洋节”对传统节日的影响。
Ppt展示“又是一年平安夜”,圣诞节中的平安果,商家节日氛围。
学生说圣诞节的形式。
师:在信息化的时代,“洋节”的传入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我们如何对待“洋节”和“土节”?
关于“洋节”入侵的说法你有何想法?
学生按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老师总结:传统节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它传承了属于我们自己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能够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当然,在这样信息化的时代下,我们在吸收外来节日的同时,要倡导健康的过节方式,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传统文化节日的传承者。
(三)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传统文化,不仅了解了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更感受到了随着时代的变化,传统节日变迁的过程,而在传承的过程中,传统节日受到了挑战,节日经济引起我们对节日形式的深思,“洋节”的传入,更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态度来对待不同的文化。
七、板书设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