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9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动手操作能力试卷有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6-15 17:47: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因为试卷复制时一些内容如图片之类无法显示,需要下载的老师、家长可以到帖子下面(往下拉)二楼下载WORD编辑的DOC附件使用!         
        试卷内容预览:

考点过关卷5
动手操作能力
一、我会填。(第1题1分,第4题3分,其余每题2分,共14分)
1.一个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2.聪聪坐在电影院的第2列、第4排,用数对表示为(2,4);明明坐在第5排,第3列,用数对表示是( , )。
3.科技馆在图书馆西偏北45°方向上,那么图书馆在科技馆(   )(    )方向上。
4.在括号里填上“平移”或“旋转”。

5.时针从“12”开始,旋转90°到“(  )”;分针从“6”开始,旋转到“(  )”,旋转了150°。
6.将一个周长是12 cm的正方形变换成面积是36 cm2的正方形,实际是按(   )的比放大的。
7.用同样的正方体拼搭,从上面和正面看到的都是的立体图形,最少用(  )个这样的正方体,最多用(  )个这样的正方体。
二、我会辨。(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每题2分,共6分)
1.平行四边形有2条对称轴。                          (  )
2.笑笑在教室的位置用数对(4,5)表示,乐乐在教室的位置用数对(4,6)表示,那么乐乐在笑笑的前面。                       (  )

3.平移和旋转都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
三、我会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3分,共9分)
1.下面不属于平移现象的是(  )。
A.狗拉雪橇    B.单摆运动      C.升国旗
2.下面图形中,(  )绕着中心点O旋转60°后能与原图重合。

3.聪聪将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如图),并在中间打孔再将它展开,展开后的图形是(  )。

四、动手操作,最强大脑。(共55分)
1.请你在下图中的每幅图中再添上一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使其成为只有一条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9分)




2.画出图形B、C、D、E。(每题4分,共16分)
(1)将图形A向右平移4格,再向上平移2格得到图形B。
(2)将图形A绕点O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图形C。
(3)将图形C按2∶1放大得到图形D。
(4)将图形D按1∶4缩小得到图形E。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6-15 17:47:45 | 只看该作者
考点过关卷5.zip (1.13 MB, 下载次数: 250)




打开微信关注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公众号,免费获取解压密码。
如果已关注,请进入“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公众号,在底部输入“密码”会自动回复最新下载密码。
请打开微信扫下面二维码关注本站公众号添加微信号:Lspjyw   方式,打开微信,添加朋友,点下面公众号,输入Lspjyw ,点击搜一搜。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2-6-15 17:47:56 | 只看该作者
答案
一、1.等边 2.3 5 3.东偏南 45°
4.平移 旋转 旋转
5.3 11
【点拨】150°÷30°=5,6+5=11。
6.21 7.5 6
二、1.× 2.× 3.√
三、1.B 2.C 3.B
四、1.
2.
3.(1)如图。

(2)如图,构成的是一个梯形。
(3)6×8=48(cm) 9×8=72(cm)
6×8=48(cm)
(48+72)×48÷2=2880(cm2)
答:这个图形的面积是2880 cm2。
【点拨】求上底有几个小方格的边长,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大数-小数”。
4.(1)东 500 北 1000
(2)北 东 50 1500 南 西 35  1250
(3)
五、1.10÷2=5(cm)
3.14×52×15×=392.5(cm3)
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392.5 cm3。
2.3.14×52×(9-6)=235.5(cm3)
答:这个土豆的体积是235.5 cm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6 07: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