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形与几何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在小学阶段包括“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和“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两个主题:图形的认识主要是对图形的抽象;“图形的位置与运动”包括确定点的位置,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对比两个版本的课程标准,发现2022版在内容要求上做了一些改变。
1.凸显核心素养。
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在核心词上增加了量感,即对可测量事物及大小的感知,所以在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核心素养要求上增加了量感的要求,尤其是第一学段,教师要重视学生对一些实物的感知,对一些单位长度,单位面积的感知,在脑海里建立量感,为学生经历和学习图形抽象打下基础。
2.关注图形分类
课程标准增加了图形分类的相关内容,无论是平面图形的分类,还是立体图形的分类,教师都要重视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积累不同的分类方法,体会不同分类标准对分类结果的影响,关注学生能力的获得。
3.重视作图能力
增加了会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内容,学生对圆规的认识不再停留在六年级,对圆规的运用不再局限于画圆,还能画线段,在作图中,养成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4.体验不规则物体的测量
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正方体后的拓展课,记得我是这样上课的,通过挖掘情境,明确问题,制定计划,派小组成员展示并讲解测量不规则物体的过程,同时,我采取实况直播的形式,方便全体学生看清楚实验过程,和实验人员一起读出数据,学生积极性非常高。当我们讲第一个整理与复习时,布置的作业:请你写一篇数学日记,可以是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作业、一次数学课、一次夸奖等,学生写的最多的便是这次经历。只有经历了,才有真切的体验,才能印象深刻。
5.重视估测
在阅读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时,就感受到课程标准对学生估算能力以及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视,然而在图形与几何领域,课程标准再次增加了估测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单位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和面积。可见,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估一估的能力,这种能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多,比如核酸检测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估测来判断前面的队伍需要多久才能轮到自己,这就是把知识应用于生活。
内容的更新是顺应时代的进步,更是带动教师的不断进步,坚持学习,便是时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