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题解决”从原来的计算、概念、应用题,到现在新课程的“处处渗透”,从有形到无行,从典型问题到生活问题,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但是由于在计算教学和概念教学中渗透了大量的问题解决,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材中的例1是连乘应用题。这类问题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碰到,因此学生并不感觉陌生。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刘老师力求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一、以境促情,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问题蕴含在生活之中。本节课教学中,我以学生喜欢的运动会作为情境载体,以主题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这些熟知的生活情境中提炼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不仅让他们体味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大大激发了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可以说,学生在获取具体问题的答案和结果是没有困难的。对学生的学习而言,“解决问题”如果仅仅停留在能够解决某一类问题,获得某一类问题的结论和答案,已意义不大,重要的是基于解题的经历和形成的相应经验、技巧、方法,进行反思和提炼,从而把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通过相互交流,能有条理地分析连乘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让学生初步感知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课件的有效使用,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同时,刘老师并不拘泥于单一的问题情境中,把连乘问题拓宽到“超市鸡蛋”等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一问题存在的普遍性,掌握连乘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丰富题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成功的预设是课堂教学得以和谐展开的基础。单一的问题解决课教师稍有不慎就极易上成练习堆积课。本节课在新授完成后安排了四个不同类型的相关练习。练习1是例题的模仿练习,是对学生探究知识的适当巩固。练习2以选择的形式展现,让学生学会分析,对连乘问题的深入理解。练习4结合估算,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化。通过不同类型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连乘问题的数量关系,并了解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合理灵活的解题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