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我写下“记忆中的老家”这几个字时,老家那些景那些人那些事便在脑海里立刻浮现,久久不能隐去……
从出生开始我就由外婆一手带着,所以外婆家就成了我当之无愧的老家。一条如白丝带般的细长小河静静流淌在老家东面,老家就有了一个形象的名字——河西。河边两间三层楼,后面两间低矮的平房,四周用围墙连接起来,便是我家。
在围墙的西北角,有一块空地,生长着各种植物。它们并非有人故意栽种,也没有人专门浇水施肥。或许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只是随手扔下的一粒种子,或是从其他地方拔来的小苗,在这里都能茁壮成长,枝繁叶茂。记得那里有鸡冠花、月季、栀子花、凤仙花……但我最喜欢的就要数那凤仙花了。它的花很小,但颜色很多,一朵两朵或许不太好看,但一片一簇围在一起也是十分绚丽的。外婆说凤仙花是可以染指甲的。每当到了它开放的时节,我总会把它们摘下来,放到碗里,用棒子将它碾碎,然后涂抹在手指甲上,指甲还没染红,自己的手指已经都染色了。外婆看着我这么爱臭美的样子,笑得前仰后合。小小的花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而老家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我和蔼可亲的家人。这里住着我的外公外婆,舅舅舅妈,还有爸爸妈妈和我。夏天傍晚,听着知了鸣叫,看着落日晚霞的余晖,我们会把桌子搬到院子里吃饭,大家说说笑笑好不惬意。每逢佳节,那才是一大家子最热闹的时候了。正月十五包元宵,清明做青团,端午包粽子,这些活动是一个都不能落下的。记忆中清明前一天的晚上,外婆就会给大家分配好任务, 让大家做好准备工作,买好面粉、咸菜、猪肉、笋、蛋,炒好芝麻。大概到晚上7点左右,外婆就会召集家里人做清明团。这时大家都会聚拢来,满满的挤了一屋子。大人们都有分工,有人去烧水的,有人去揉面的,有人炒馅的,也有人煮艾青的,房子里烟雾缭绕,人来人往,一片欢声笑语。我呢,也围在桌子边,巴望着大人能分一点面团给我。等外婆将面揉好,将绿油油、软绵绵的面团塞进我手里时,我如获至宝,认真学着,包着。虽然包出来的与大人们的相差甚远,但还是很有成就感的。等做完青团,大人们就把青团一个个放在匾子上,等到第二天一早,爸爸妈妈舅舅舅妈负责把青团打包,送给周围的邻居和附近的亲戚……
由于妈妈工作的关系,我们一家搬到了宁波居住,再去老家,看着景物依旧,那景、那人、那事便都涌上心头, 无计消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