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案例分享
1. 只看不足,专找问题
多看人家能做什么,少看人家不能做什么。儿童观的转变。多看儿童当前能力能够做什么正向
2. 只概括不写细节
要写细节,语言、动作神情“认真”
3.全部都写,没有重点
会抓重点,不可以写流水账
观察视角:游戏规则
常常出现概括的语言,游戏记录应该对于游戏细节的关注与描写。分析与记录不同。连续几天都去了建构区
可以记录、分析的点:区域、材料、儿童的能力(艺术创作力、社会性交往、语言表达、)、幼儿的行为、情感
多关注幼儿重复、试错、探索的行为。
记录有重点、分析也就有重点
叙事性观察记录
二、分析的误区
1. 一味求多求全,分析脱离记录
2. 只说行为表象,不提能力发展
有事实依据,有分析重点,有儿童发展
分析写的是游戏背后的原因,游戏背后的发展,多结合五大领域《指南》。
如果出现角色的理解与表达、建构游戏里幼儿搭建能力、艺术创作、分工合作、解决问题、科学、数学。
缺点=能力发展的需求,往支持上写。幼儿所处的发展阶段,幼儿的年龄特征,能力提升了,行为就改变了。缺点是阶段,需要教师的支持。
正向行为的支持:例如5岁幼儿绘画画面已经很丰富,教师可以从美术作品的分享、材料的改变、同伴的交流给予幼儿支持。
孩子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语言的重构与描述:重构幼儿解决问题的经验,建立自信心,通过教师的重构将方法聚焦给孩子。在游戏过程中产生的经验。
提供更多的材料(大小、形状、重量)
技能-情绪体验
三、理解儿童的发展,行为背后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