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阅读中理解“才华横溢、潸然泪下、满脸绯红”等词语。
3、通过本文的阅读,懂得母爱的意义是教人理解生活,在无私的奉献中承担自己的责任。
教学重、难点:通过本文的阅读,懂得母爱的意义是教人理解生活,在无私的奉献中承担自己的责任。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母爱的材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揭示内容。
1、今天,我们又要接触母爱这个话题,关于这个话题,我们本学期学过一首古诗,谁想起来了?
2、出示《游子吟》,指名读。
3、一针一线,缝出了深厚的母爱,然而,我们今天的话题要从母亲的脚开始。(板书课题:握住母亲的脚)
4、初步了解,导出课题。
(1)、预习了课文,我们认识了本课的主人公——青年大学生,从第一小节交代的内容看,你了解到关于大学生的什么信息?
(2)、交流,理解:什么叫才华横溢?板书:才华横溢
(3)、揭示课题:是啊,对一位名牌大学的才华横溢的学生而言,知识性的考题不会难倒他,于是,考官们给他出了一道这样的考题——
二、抓住线索,理解课文。
过渡:用这样一个考题来测试青年人会测出什么来呢?考官们的意图究竟何在呢?让我们跟随青年一起去看看。面对考题,青年表现如何呢?
出示问题:面对考题,表现如何?
(一)、浅层表现:
1、出示问题一:面对考题,表现如何?
2、学生思考、圈划。
3、交流并出示有关句子,示一句读一句。
A、年轻大学生被主考官的提问弄愣了,满脸绯红。
B、青年红着脸走了。
C、他弄不明白主考官的用意,但无论如何,自己也要按主考官的要求抱抱母亲的脚。
D、但她压根儿没抱过母亲的脚,他不知抱母亲脚时心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E、他想,母亲长年在外奔波,那双脚一定很疲乏,今晚,我一定要替她洗洗脚,然后轻轻按摩一番。
F、青年请母亲坐下,然后端来一盆热水,右手拿毛巾,左手握母亲的脚。
G、青年大学生顿时潸然泪下,紧紧将那双脚拥在怀里,久久地不肯松开。
4、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从心理、动作、神态三个方面来理解青年的表现。)
①示三句心理活动的句子:
这些句子又是从哪个角度写青年大学生的?
让我们在读中体会它们的意思吧!师引读这三句话。
②示“青年请母亲坐下,然后端来一盆热水,右手拿毛巾,左手握母亲的脚。”
这个句子又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写青年大学生的,什么角度?
重点理解:和下句中的四个动词相比,你从原句的四个普通动词中琢磨出什么不普通的味儿来了?(认真的态度、隐隐透出的对母亲的爱与敬重。)读一读,稍稍突出这四个动词,你就能传达出句子的神韵。
③出示1、2、7三句:,
它们是从同一个角度写青年大学生的,什么角度?
重点理解:“满脸绯红”(“满脸绯红”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他“满脸绯红”?)读一读,体会作者通过神态来表现人物丰富、复杂内心世界的写法。
5、小结并过渡:“潸然泪下”是什么意思?“潸然泪下”是青年人的外在表现,这反映了他汹涌澎湃的内心世界,让我们透过这一经典的神情,再来探寻面对这道考题,他的内心世界会有怎样的一番表现呢?二度出示问题:面对考题,表现如何?
(二)、深层表现:
1、在完成考题的过程中,青年人发现了什么呢?
2、思考、圈划、交流、朗读,层层递进,揭示意义。
发现一:
①出示:“陡然间,他发现母亲的脚竟然像木棒一样坚硬。”指名读。
②出示脚底经络图,读相关文字,思考:听了文字介绍,你有什么想法?
③再指名读这句话。
④示部分小诗并朗读:母亲的脚啊/坚硬如木棒一般
⑤过渡、引读:(引一:“青年大学生顿时潸然泪下,紧紧将那双脚拥在怀里,久久地不肯松开。”)
发现二:
①仅仅因为看到这双脚他才潸然泪下吗?想一想,他潸然泪下是因为什么?(想起了母亲的艰辛。)板书:看
②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母亲生活的艰辛?找一找,读一读。
③作者没有写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日子里的种种往事,可握着母亲的脚,往事怎么会不一一涌现呢?示小诗并朗读:握住它/往事如清泉般涌现板书:想
④出示几个片段,指名读,感受天下母亲一样的深情,边听边思考:这些文字有否使你想起和母亲相处过程中那些令人感动的瞬间呢?
⑤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曾经感动自己的瞬间填在横线上,在与大家一起分享。
填空练习:
面对着这双脚,我仿佛看到____________,仿佛看到_________________,仿佛看到________________,仿佛看到……
(以小组为单位,四人完成一份填空题并交流诵读。)
⑥过渡、引读:(引二:“青年大学生顿时潸然泪下,紧紧将那双脚拥在怀里,久久地不肯松开。”)
发现三:
①件件往事都在述说着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出示诗句:一桩桩/一件件/述说着生活就是无私的奉献
②过渡、引读:(引三:“青年大学生顿时潸然泪下,紧紧将那双脚拥在怀里,久久地不肯松开。”)板书:悟
发现四:
①过渡:紧紧将母亲的脚拥在怀里,青年领悟到了生活的过程就是不断奉献的过程,就此,他已经出色地完成了考官的题目,可考官却说他的灵魂得到了升华。出示:“主考官旨在考验年轻大学生的悟性,岂料却让一个人的灵魂获得了升华。”此话怎讲?是否他还有新的领悟?
②默读,用“找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