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明远,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人民教师”。今天观看了顾明远老师的视频讲座,有以下几点心得:
教育需要的民主化、大众化。教育大众化是一个量与质统一的概念,量的增长指的是适龄青年高等学校入学率要达到15%─50%。质的变化包括教育理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变化。
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其实质就是关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理论,其理论根基和研究范畴属于教育民主化的理论体系之中。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又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有其自己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概念表述的形式和内涵不同,彰显的是不同的教育价值观。中外高等教育的实践证明,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许多问题需用市场的方式解决。重新审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内涵是十分必要的。
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关于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而基础教育处于关键地位等命题,我们在认识上有所提高了。但在思想的深处,不少人包括一些教育行政领导人、校长、教师及其家长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只从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角度来说明基础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关键是办好普通教育。对通过基础教育提高民族素质这方面重视不够,这在中国有一定的历史根源。中国人才缺乏,因此对某些方面的人才有客观标准,也能够量化;而对民族素质则由于没有具体标准,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难以量化,常常只能见仁见智,难以衡量比较,因而就常常视而不见。
单纯追求人才培养的数量增长,而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必然导致不重视素质教育。这是不重视基础教育的深刻根源。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服务,木仅是指为社会主义物质建设服务,同时也指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为社会全面发展进步服务。后三者同基础教育的关系更为密切,对素质教育要求更为直接。我国大多数人所能受到的是普通基础教育,这也是必须重视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理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