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期末复习经验交流 “多例证”教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4-21 08:28: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临近期末考试,高强度的复习让学生应接不暇。但是最为让人脑袋大的是学生的思维打不开。这可能也和辅导班的专题化训练有很大的关系。学生现在不是通过自己的思维进行解决问题。不知道原理,一味地去搜索模型,公式。
1.“多例证”教学的含义。

“多例证教学”是指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一个数学的概念、规律、性质、公式、方法等知识,呈现多个相关例子,让学生在操作、计算、观察、讨论等多个例证的学习活动过程中,感受体验其中共同的特点,总结概括出数学知识的本质。

2.“多例证”教学的意义。

首先,新课程提出“三维”的教学目标,提倡学生用自主的学习方式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达成“三维”目标的重要途径,变传授为探索的学习方式不仅仅是学习方法上的简单变化,更重要的是整个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的全面制定、教学内容的科学设计、学习活动过程的精心安排、自主学习效果的检测等)的科学改进。因此,只有将整个“目标、内容、过程、结果”学习过程全面改进、改善,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效果。而“多例证”设计学习内容在很多时候是有效支持学生自主探究的好策略。

其次,采用多例证的策略,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能让学生在操作、计算、观察、举例等自主学习活动过程中,充分体验与感悟知识的本质特征、规律,有利于概括和抽象出数学的方法、性质、法则、公式等。

3.“多例证”教学的操作方法。

运用“多例证”教学方法时,有一些基本的操作要求。

第一,要呈现多个相关例子,有些知识可以镶嵌在情境中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多个例证的呈现尽量不要平均使用力量,以一、二个例证为重点,其余一些是为了增加学生体验、感受,呈现的方式可以相对简单些。比如以上“分配律”教学的案例,第一个例证的出现让学生自主解决长方形的面积,构建等式“(32+15)×65= 32×65+15×65”,让学生理解等式左右各式子、每小步的含义,如“(32+15)”是大长方形的宽,再乘以“65”表示的是大长方形的面积,右边“32×65”和“15×65”分别是两个小长方形的面积,加起来是大长方形的面积,左右两边都表示的是大长方形的面积,所以用等号连接。第二、三个例证可以看类似的图形直接构造类似等式,也可以例举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构造类似的等式,第四、五个例证可以隐去情境,直接观察前面几个例证的特征进行构造,让学生在构造例证的过程中对等式结构有初步的了解。

第二,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究活动,如操作、计算、讨论等尝试探索活动等,理解例证本身的意义或实质。

第三,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例证,提供适当的问题引发思考、引起讨论。

第四,要充分交流,在交流中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在交流中要适时、适当、适度地介入,确立教师自己的主导地位,确保课堂的实效。

第五,教师要多对学生的学习作激励评价,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18:0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