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阴暗而潮湿的杂物间里,摆放着许许多多破旧的杂物,堆得冒尖儿的杂物下面,放着一台积满灰尘的铁桌子。看似平平无奇,谁也不知道,它其实是一台缝纫机。风儿吹过,它发出“咔吱,咔吱”叹息声,讲述着它的苍桑,讲述着它曾经的辉耀盛世。
我小心地拿下杂物,揭开一块红布,一台打满布条的缝纫机,上面端端正正地写着几个金色大字“西湖牌缝纫机。”它是奶奶十七八岁出嫁时,阿太从针织场花两百元买来给奶奶当嫁妆的。两百元在当时可是个天文数字,奶奶很爱护它,每天都擦擦它。
我小心翼翼地撕下布条,啊,四十年光景如梭,它还是如此明亮,光洁,针头如同新的一样,依旧闪着亮光,旁边的转轮焕发青春,台板和脚踏板上却落满了灰尘。从前这台缝纫机被如视珍宝,家里的布料,衣服都曾由它织过,周围的邻居也都用过。想象着,奶奶坐在缝纫机前,用脚按着踏板,转着转轮,一针一线,织成云锦天衣。
可惜,后来缝纫机坏掉了,怎么也修不回去了,奶奶本想丢掉它,却不舍得。从此,它被扔进了暗无天日的杂物间,从此的二十多年里,再也无入问津,直到它的小主人发现并解救了它。
缝纫机,一台70年代的老物件,它经过了几代人的生活,见证了几代人向着美好向未来共同富有的愿望,它应该永远保存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