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学生主题班会活动设计:生活中有是非善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4-9 22:06: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习目标:

1.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在社会生活中努力抑恶扬善,做一个正直的人.

2.知道生活中有是非善恶,了解是非善恶 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不同影响.

3.懂得如何在是非善恶面前作出正确的选择.
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由于年久失修突然坠毁,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难,而就在悲剧发生时,一对年轻的夫妇,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结果,这一对父母失去了生命,他们的儿子却在灾难中幸存下来,这个生命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歌手韩红,经过多方联系,她领养了这个大难不死的小孩。
镜头一:天津市和平区管沟街小学学生王一梅,坚持5年背身有残疾的同学上学,风雨无阻。
镜头二:震惊全国的北京“蓝极速”网吧纵火案,造成25人死亡,12人烧伤的惨剧,纵火者竟是两名少年!
镜头三:山西省某县的一对青年夫妇,因为重男轻女,把自己刚生下的女儿卖给了别人。
镜头四;济南市出租车司机薛平香发现乘客将12万元巨款遗忘在车上,耐心等候,直到失主前来认领。   问:
1、上述行为,属于真、善、美的是:--------
2、属于假、恶、丑的是:------------
感动中国颁奖词:
也许我们已经习惯了志愿者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更要习惯,您也是志愿者当中的一个。在2010年不同的背景上,我们在玉树、在舟曲、在世博、在亚运,在那些鲜为人知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志愿精神在闪耀。我们把它转变成一颗又一颗志愿的心。属于志愿者的奖杯应该颁给太多太多的人,它属于你,属于我,属于他。让这个奖杯在人群中传递,在您的手中传递,就像一个邀请,你,也是志愿者当中的一员。让它,带着我们的温度,一个接一个地向下传递。
女贼掏包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75页正文内容,分别找找课本列举了生活中哪些真善美和假恶丑?
请同学们根据平时对周围社会生活的观察,列举:
1、体现真、善、美的现象:


2、体现假、恶、丑的现象:
社会主义荣辱观
名  言  赏  析
美就是真,真就是美。-----济慈
美与真是一回事,这就是说美本身必须是真的。--------黑格尔
失去了真,同时也失去了美。
                 ------别林斯基
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是因为它是善。     --------亚里士多德
(河南登封市公安局原局长)

人民的好卫士任长霞
倾听群众的心声
7.23案件抓获现场
看望孤寡老人
十里长街送长霞
颁奖辞:
       她是中原大地上又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
各抒己见
结合任长霞的事迹请你谈谈真、善、美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真、善、美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1、 对社会的影响



2、 对个人的影响
符合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具有较强
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
会风尚,能推动社会进步。
他们能够起到净化人们的心灵的作用,激起
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促使人们在
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加强自身的品
德修养,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健康成长。
P76
真善美
假恶丑
社会生活
充满
存在
积极  影响
净化心灵
良好风尚
回想一下,自己有过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经历吗?感受如何?
畅所欲言
分析漫画中这些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真善美
假恶丑
社会生活
充满
存在
积极  影响
消极  影响
净化心灵
良好风尚
腐蚀心灵
危害社会
相关链接:
某设计院出纳员王宾,原本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但他羡慕“大款”气派,看到周围的一些人出手阔绰,经常出入于高档消费场所,仅靠工资收入的他心理上越来越不平衡。于是,他的手伸向了自己管理的公款,利用职务之便,在不到一年的时间连续作案39次,共贪污公款140余万元,“大款”梦引他走上了绝路。
生活中有是非善恶
一、生活中的是非善恶
二、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实践性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搜集你生活周围存在的是非善恶行为,并为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提合理化建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1 21: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