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堂《灰姑娘》阅读课,人们一度质疑它是否存在过。而在我看来,不管它是否存在过,都值得我们思考、借鉴。在那堂课中,教师用五个话题与学生一起探讨《灰姑娘》:
1.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人物?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2.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3.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哟!
4.辛黛瑞拉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门锁起来,那么她为什么能够去,而且成为舞会上最美丽的姑娘呢?
5.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教师用这五个话题,在轻松随意间带领学生领略经典童话的魅力。“守时”“需要朋友”“爱自己”,这样的对话可以帮助学生“看到没有看到的”或者“更清楚地看到所看到的”。
它尊重学生,让学生享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深度阅读的愉悦。我们的童话教学中很少见到这样优秀的个案,这也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童话是幻想的作品,充满夸张、神奇,跟实际人生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但童话的幻想其实是建筑在现实生活上的。也就是说,童话是通过变形的人物,应用夸张、超现实的情节,反映现实的社会和人生。因此,童话的内容和实际生活是有关系的,它常带有象征特质。所以,面对三年级这么多的童话,我突然间觉得自己的理解不一定对的,但它的想象力一定是要发自孩子内心,讲与不讲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自己思考不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