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会向学生借智慧》读书感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3-23 11:41: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事教育行业第三年,在这三年的教学生活中遇到一些难以解答的问题,有幸在教研组的推荐下,我读到了袁晓萍老师的《学会向学生借智慧》一书,解决了我的一些疑惑。刚开始读时,对于书上那些的专业名词实在头疼,这也让我深知我需要阅读更多的书籍来丰富自己的专业学识。于是我又重新阅读,结合袁老师给的实例慢慢读懂了袁老师所指的儿童观和教学观。

和本书序言作者斯苗儿老师的心情一样,看到书名,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作为一线教师,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落地,逐渐明白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切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尤其是学科教师,单纯围绕课堂40分钟的学科知识,教学不舍得在日常沟通上花费时间和精力。师生之间一切沟通都直奔主题,就事论事,没有生活闲聊的铺垫,没有细小情感的互通沟通变得简单、粗线条,使得本来就相对抽象的数学变得更加乏味。而袁老师在这本著作中告诉我们: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不要把儿童框定到我们的知识领域里,也不要害怕浪费时间,不要担心儿童犯错,更不要拘束儿童的胡思乱想。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关心学生,真正需要什么。真正的发现儿童就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多浪漫气质,从儿童的需要出发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相连,以儿童喜欢的方式重构教与学的内在秩序,当学习成为儿童真实的探究与创造就可以发现儿童在数学学习中蓬勃生长的姿态。在我所带的这个班中也有这样一位学生,虽然学习习惯不如其他学生,甚至不能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纪律,但是对于数学知识他总有和别的儿童不一样的理解。在四年级学习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时,当我们讨论到简便写法时,他突然联想到近期发生的新冠疫情:“0感染了新冠病毒,需要把它隔离。”我突然被他的直觉语言感到惊讶,他这种新奇的想法也让整堂课变得生动起来。他的思考抛开了一些数学名词概念,感性而直接,天真并且充满创造力。于是在讲到积的末尾要添上几个0时?孩子们会说:“0感染了新冠治疗好了,我们就要一个不落的添到积的后面,一个也不能少”。孩子们的自然语言虽然存在一些漏洞经不起推敲,但他们的语言原型来自生活经验,在同龄的学生听来是格外的生动,让枯燥的数学变得温暖有趣。

基于儿童的立场,以儿童的方式抵达儿童的心灵才能上出一节好课。袁老师在其的著作中阐述了她的教学观:循道而立,满足学生多种多样的学习需求。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学生以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舒展的生长。在读到本书这部分章节时,促使我去思考这些教学观背后的数学思想,也让我回想起袁晓萍老师的课,她的课真的是向学生借智慧,真正站在了学生的立场,充分相信学生。书中袁老师出示了《三角形的认识》中的教学片段,以4厘米的线段为底,创作出高为3厘米的三角形。学生很快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画法。在开放的图形创作中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及相关的画高的方法进行的巩固。学生通过进一步的观察与思考又重新生成了很多新知识,突破了钝角三角形画高的方法,为后续学习三角形等积变形做了一个很好的直观铺垫。这样的设计让我不得不佩服,通过画图,让儿童数学思维能够进行可视化的表达,不断提升数学思考能力。书中像这样精彩的教学设计还有很多,每一个片段都值得我去研究与思考。

借学生的智慧,与儿童一起成长,保持一种永不停息的跃升状态,这也是教师成长最美好的姿态。接下来的几天继续带着研学的姿态,在袁老师的著作中边读边思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5 09: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