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年的教学工作马上就要结束了,今天,学校让填下学年意向学科和年级,让我想起了那300个即将要步入二年级的孩子当初的模样,在与他们一年的相处过程中,让我对一年级的孩子有了新的认识。
还记得19年刚来到这个学校,要听新老师的入门课,我选择了一年级的五官兄弟,可以说一年级的课堂更为灵活,突发情况比较多,加之他们入学不足一个月,课堂上的纪律以及习惯都还没有养成,他们有什么就说什么,你永远不知道他们会在公开课上给你什么“惊喜”。好在一节课在几个观察活动中有序进行,并没有出现什么乱子,甚至顺利的可怕。但即使孩子们这样“配合”,我依然在心中认为这是一群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儿,回想我们一年级都在干嘛,什么都不管,摔泥巴、跳皮筋、踢毽子,几乎除了老师教的什么都不会额外学习,所以感觉他们如我的小时候一般,那我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一定注意简单点,唯恐他们理解不了、接受不了。
但是慢慢发现,一年级的孩子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更是和我们小时候的我们不同。一年级的大脑装着五彩斑斓的世界,他们喜欢问各种各样的问题,难道真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太小看”了他们?那我的教学内容是否选择不够合适呢?
教学工作是我们的核心工作,但是我们很少去思考:究竟什么是教学?这是人类的通病,对我们熟悉的、身边的东西往往不会深入地思考,我们每天都在从事教学工作,你有认真地去思考过教学吗?通常情况下,我们是这样定义教学的: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活动。这条定义的背后潜藏着两条逻辑:一、知识是教会的;二、学生是一张白纸。但是,我们有没有认真想过,这两条逻辑真的成立吗?无数事实告诉我们,知识不是教会的,而是学生学会的,即便很复杂的知识,没有人教,学生也能学会,比如手机,是不是很复杂?里面的各种应用、游戏是不是很复杂?但是孩子可以无师自通,用的比家长还熟练。坐在教室里的孩子,他们的大脑不是一张白纸,要有这样的眼光看待儿童:他们在来到我身边之前,已经形成了关于这个世界的很多知识,他们的大脑绝对不是一张白纸。这就要求我们要了解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已有的知识水平,设计教学。
另外,一年级的孩子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渴望关注。记得为了鼓励一年级的孩子而制定的小奖章制度,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加一颗星、遵守纪律加一颗星、认真参与小组活动加一颗星、填写报告册认真加一颗星,可以重复获得,只要孩子有值得肯定的行为我都会在孩子的活动手册首页盖上重重的一章,孩子累积够5个,就可以换取一张表扬信,我会郑重的写上几几班的谁谁谁因为什么原因而被表扬,再盖上我的签名章。开始我还担心一张表扬信,小小的一张纸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一年来,我发现孩子们对于那张纸的在意程度超乎了我的想象,他们会用心夹在活动手册里,生怕不小心弄破或弄的褶皱。低年级的孩子比我们想象中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关注。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处于不同环境下的人会有很大的差别,现在的一年级与小时候的我们差异已经十分明显,不管是在知识水平上、性格上、还是心理上,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随时了解不同阶段的孩子心理,才能对一年级的教学工作有充分准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