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观测气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一天里气温变化的规律。 2.学会用曲线图来整理分析数据,发现一天中气温变化趋势。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持续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用曲线图整理收集的数据,并寻找一天气温变化的规律。 难点:绘制曲线图。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学生活动手册》、红笔、白纸、直尺、一天的气温曲线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上一节课同学们对“校园里何时何地气温最高”提出了猜想和验证方法,经过一整天的连续观测后,今天我们来寻找一天气温的变化规律。 (二)新授 活动1 小组汇报。 师:各组派一位同学把《学生活动手册》放到展示平台上,并进行介绍。 师:汇报时,介绍清楚本组的观测地点、连续观测气温的时间和记录的数据。(小组汇报) 师:同学们虽然选择了不同的地点观测气温,但各组收集的数据却有共同的规律,你们发现是什么规律了吗? 生1:我发现各组虽然在不同的地点观测,但几乎是在14:00和15:00的气温最高。 生2:我发现一天里早上的气温较低,到中午时气温升高,14:00和15:00气温达到最高。 师:为什么不是中午12:00太阳直射地面时气温最高呢? 生:中午12:00虽然太阳直射地面,但空气的温度需要地面持久的辐射后才能升到最高,所以校园里操场上14:00和15:00的气温最高。 活动2 绘制曲线图 师:请翻开书第19页,有一幅画了气温计的图,它把观测到的各个时间段气温都展示了出来。看看横向和纵向表示什么?再观察气温计红色液面高度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生1:图中横向表示观测的时间,纵向表示那一时刻观测的气温。 生2:我看到图中9:00红色液面最矮,随着时间的推移红色液面逐渐升高。 我看到红色液面在14:00和15:00时最高。 师:根据这幅图的绘制方法,请各组将一天连续观测的时间和气温绘制在《学生活动手册》第5页上。(展示交流) 师:如果我们拿走气温计,将红色液面的位置用一个点来代替,这幅图就变成点与线的组合,我们把它叫做曲线图。它能很好反映出数据变化的趋势。(板书:曲线图可以反映气温变化趋势) 师: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的白纸,画出你们小组一天的气温曲线图。(展示交流) 师:如果我们继续观测气温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学生自由发言) 师:请看老师绘制的从早上8:00至晚上7:00,每隔一个小时连续观测气温的曲线图。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我看到老师也观测到一天里14:00和15:00气温最高。 生2:我发现一天的气温曲线图像一个“几”字,先低到高又变低。 师:你们的意思是一天的气温变化的规律是:低高低。(板书: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低——高——低) 师:希望同学们课后持续观测记录气温,看看是否与老师有相同的发现。 活动3 自学19页指南车信箱 师:“气温”与“天气”有什么关系?科学家们是怎样进行研究的?请同学们自学19页指南车信箱的内容。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仅学会了收集整理数据,知道了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还明白了科学研究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希望我们也像竺可桢爷爷那样,坚持观察记录,发现更多的科学规律。 (四)板书设计 观测气温 曲线图可以反映气温变化趋势。 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低——高——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