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22-2-20 11:42:27
|
只看该作者
(五)“最、全、集中、首先、第一、一切”
1.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
2.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
3.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创新。
4.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广用的民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
5.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的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6.促进发展放在首位的是提升发展质量。
7.文化最深层的内核:价值观。
8.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9.建设法治社会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厉行法治。
10.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良好的生态环境。
11.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中国梦。
12.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13.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国泰民安。
14.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5.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6.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
17.当代中国最基本国情: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8.一切幸福的源泉:劳动。
19.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20.最刚性的社会规则:法律。
21.人们行为的底线:不违法。
22.犯罪的最本质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
23.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犯罪。
24.在社会主义国家,广大人民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国家利益。
25.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国家利益。
2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鲜明的特点:将国家和人民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27.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国家安全。
28.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
29.生命里的一切辉煌都是通过劳动铸就的。
39.无诊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是国家的建设者,都值得我们学有学习。
31.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是宪法。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
33.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
34.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领导一切的是中国共产党。
35.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36.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贫穷。
37.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38.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的是宪法。
39.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人身自由。
40.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1.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
42.我国最高监察机关:国家监察委员会。
43.我国最高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
44.我国最高法律监督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
45.捍卫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
46.接纳自己就要接纳自己的全部。
47.在金钱、权势等外在的东西面前高于一切的是生命价值。
48.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49.社会生活中,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情感。
50.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51.力图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的是网络保护。
52.我们对外文化交流的方针: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53.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诉讼。
54.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中国减贫行动。
(六)“基本、基础、基石”
1.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
2.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
3.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
4.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5.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一个中国的原则
6.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7.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国家安全。
8.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
9.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多样性原创 | 2022年中考道法总复习资料汇总(精品)
10.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文化多样性。
11.社会分工的需要,也是个人为社会作贡献、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路径:从事一定的职业。
12.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13.社会关系的基石,人际和谐的基础:道德。
14.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诚实信用。
15.宪法规定的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16.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7.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8.为个人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国家和民族未来:教育。
19.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0.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21.宪法规定的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根本途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2.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23.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24.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5.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
26.我国正在实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27.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宪法。
28.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9.犯罪的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30.我国的基本国情: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1.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2.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宪法。
33.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
34.公民的基本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权利等。
35.公民的基本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
3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
(七)“根本”
1.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三农”问题)。
2.发展的根本目的:增进民生福祉。
3.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创新能力。
4.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5.国家的根本法、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
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完成祖国统一。
8.在我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9.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11.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2.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
13.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我国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4.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
15.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承担着主体责任的是政府保护。
(八)“使命、命运、生命、必然、必由”
1.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2.国家命运所系:创新驱动。
3.改革开放的生命:创新。
4.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民主。
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走法治道路。
6.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
7.世界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8.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背诵模板(A)
9.我们青春成长的必经之路:学习过集体生活。
10.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法治。
11.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12.未成年人保护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社会保护。
(九)“说法绝对”正确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协商民主。
2.一个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文化。
3.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4.我们的强国之路:坚持改革开放。
5.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
7.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8.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9.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10.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1
11.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12.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13.犯罪必受刑罚处罚。
14.发展才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十)“原则”
1.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2.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3.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5.交友的原则:不违反道德与法律。
6.我国的宪法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
(十一)“体现、表现”
1.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宪法。
2.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国家利益。
4.自信的中国人的具体表现: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
5.维护国家利益的表现: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6.创新精神的表现: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十二)“保证、保障”
1.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监督。
2.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
3.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法治。
4.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安全。
5.自由的保障:法治。
6.社会和谐的保证:遵章守法。
(十三)“特征、特点”
1.法律的特征: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犯罪的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
应受刑罚处罚性(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
3.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文化多样性。
4.中华传统美德的特征: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5.人权的显著特点:广泛性、平等性、真实性。
6.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6.我同人口现状的特点: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新的特点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器,量的人口流动等。
8.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9.中华民族精神的特点:与时俱进,历久弥新。
10.世界文化的特点:多样性、丰富性。
(十四)“关系”
1.理想(梦想)与现实的关系: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对现实有指导作用;努力架起理想与现实的桥梁。
2.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关系:个人梦与中国梦密不可分,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中国梦为实现个人梦提供了机会和平台,人梦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我们要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在一起。
3.竞争与友谊的关系: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竞争中能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做到自我反省和激励,就能收获更加深厚的友谊。
4.老师的表扬与批评的关系:表扬和批评都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表扬是肯定、激励和期待,批评是关心、劝诫和提醒。表扬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批评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
5.家风与国风的关系:家风是国风的基础,国风引导家风。
6.养护精神与物质条件的关系:养护精神需要物质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7.情绪和情感的关系:情感与情绪紧密相关,伴随着情绪反应逐渐积累和发展:情感与情绪也有区别。情绪是短暂的、不稳定的,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变化;情感则是我们生活中不断强化、逐渐积累的,相对稳定。
8.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关系: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一致的时候我们乐于遵守和维护;
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不一致的时候,我们要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
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
9.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 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
10.生活与法律的关系:生活需要法律,法律保障生活。
11.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与法律都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二者产生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又有不同。
12.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道德与法律共同发挥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13.自由与规则的关系:自由与规则不可分。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保障人们享有自由。
14.自律和他律的关系: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他律,也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5.违法与犯罪的关系: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
16.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共青团的关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17.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
18.人民与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19.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违宪无效。
20.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权利义务相统一;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21.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自由是在法律之内的自由;
法治标定了自由的边界,法治又是实现自由的保障;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22.改革与创新的关系: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23.科技发展与法治建设的关系:科技发展为法治建设提供技术支持;法治建设为科技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24.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5.“一国”与“两制”的关系:“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十五)“前提、关键”
1.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
2.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
3.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文化多样性。
4.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尊重。
5.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
6.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
7.国有经济的地位: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发挥着关键作用。
8.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国家安全。
9.集体发展的必要前提:承担责任。
10.实行法治的前提: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
(十六)“本质、实质、性质”
1.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
4.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
5.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6.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性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团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7.法律的本质: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8.我国法律的本质: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反映。
9. 我国的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0.犯罪的最本质特征: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
12.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13.改革的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4.人民法院的性质:国家的审判机关。
15.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16.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性质: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
(十七)“数字”
1.一个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2.一个中心:经济建设为中心。
3.“两个阶段”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6.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到建党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7.经济发展的两个大局(双循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8.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
9.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经济的发展。
10.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团结、民主。
11.学习的两个重要方面:知识获取、能力培养。
12.认识自己的两个方法:自我评价、他人评价。
13.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14.调整社会关系的两大重要规则:法律和道德。
15.法律的两大作用: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
16.保护未成年的两部专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7.认识自己的三个方面:生理、心理、社会。
18.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可以分为三个类别: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19.维护民族团结的三个尊重: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20.网上交往的三个特点:虚拟、平等、自主。
21.建立家庭的三种关系: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
22.青春期身体的三大变化: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完善,性机能的成熟。
23.青春期三大生理变化:身体迅速长高、长壮,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等不断成熟,生殖器官发育和成熟。
24.青春期矛盾心理的三大表现:反抗与依赖,闭锁与开放,勇敢与怯懦。
25.青春期培养的三大思维能力:独立思考、批判精神、创新思维。
26.获得美好情感的三个主要方式:阅读、与人交往、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
27.法律的三个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8.“四个尊重”方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29. 四个全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
30.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1.四个意识:大局意识、政治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32.依法治国的四个基本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33.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和法律的四个基本要求: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34.维护合法权益的四种基本方法: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35.“四有”好老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36.四大基本情绪:喜、怒、哀、惧。
37.调控情绪的四大基本方法:改变认知评价、转移注意、合理宣泄、放松训练。
38.美好集体的四个特征:民主公正的、关怀与有爱的、善于合作的、充满活力的。
39.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40.五大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41.未成年人的六大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政府保护、网络保护、司法保护。
42.多党合作的十六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十八)“重要、地位”
1.对未成年保护起着重要作用的是学校保护。
2.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
3.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
4.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创新。
5.建设创新型国家,摆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位置的是科技和教育。
6.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企业。
7.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8.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
10.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11.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尊重。
12.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维护国家利益。
13.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安全。
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