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时常会有困惑,为何教授过的课程再次备课的时候却丝毫没有轻松的感觉,经常还会压力倍增的感觉,似乎之前的想法已经被占用了,而现在的自己需要花费更多的力量才能去超越从前的想法,由于很费劲,我甚至有些逃避那些我教授过的课程,心中对此一直很困惑。
然而,当我阅读《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这本书籍的时文中关于“用一生去备课”这一篇章让我豁然开朗,众所周知,“教师成长=经历+反思”,当我深陷思维泥潭之时,我似乎忘记了对自己的教学疏导,甚至于在思维受限的痛苦甚至会归结于自己的能力问题。通过本篇章的阅读,我回想着那些我曾经觉的痛苦无比的备课过程无非就是我自身的经历与反思相融合的过程,这个融合的过程注定不止一次,当我经历过不同的教学经历,面对不同的教学群体,我的感受和认知都是会发生变化的,然而当经历与反思相融合的过程我还是可能会经历思维受限的痛苦,但是只要经历了思维受限的痛苦,我的课堂似乎就会变的更加的精彩,我的教学能力也会有相应的提高。
谈到这里,我的心情释然很多,相信在今后的旧知备课中我会有了更多的动力,也不会在过于用低沉的情绪沉浸在无法突破自己的痛苦中去。继续品味文章,在本篇章中描述到,教师仅仅吃透一本教师,掌握所教教材的知识是不够的。教材知识开展教学活动为师生、生生互动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和产生新知识提供的一种范例和素材。结合文中对于化学学科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多元化结合的知识机构的描述,我认为,在音乐教学中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也是至关重要的,在音乐课本中有很多民族性的歌曲题材,在很多时候学生单独的演唱是不能理解的,同时也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候必要的人文知识的普及和介绍对于学生的理解力和学习兴趣都是至关重要的,然而中华民族浑厚的文化底蕴不是施教者我们可以通过一次的学习完成的,因此,终身学习、用一生去备课是至关重要的。
用一生去备课,只有思考了、经历了才能去完善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也只有经历过我们才知道也许我们之前觉的已经很不错的教学方法还能进一步优化。从教者,不能只看到短暂的40分钟课堂,应该要思考的是我们可以如果游刃有余的利用这40分钟的课堂时间,我们不能只看到这一节课程,而是要关注到这一节课在你的教学生涯中有了什么不同。
我想,在如果想要教好一门课,就要用一生去备课吧!教育人,加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