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个新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学校领导让按照“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格式进行教案书写,顿时感到一头雾水。对于什么是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一窍不通,感到无从下手。为此,认真阅读了《课堂教学目标研究》一书,深有启发,有了很多的感悟。
学习目标是学校教育目的范畴的一个具体概念,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或者说,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因此,教师准备教学时,首先必须弄清楚学生将获得什么,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让学生学到什么程度,也就是说必须弄清楚目标问题。
教师确定学习目标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但对于教师而言,课程标准是上位目标,因此教师需要学会分解课程标准,即如何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学生与资源等具体情况,将课程标准特别是内容标准部分分解成具体的、可操作的、可评价的学习目标。
具体的分解方法可参考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提出的课标分解策略来进行,采取“行为条件+行为主体+行为程度+行为动词+学习内容”的表述方式。其中,行为条件指影响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等,主要有辅助手段或工具、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景等;行为程度指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行为主体是指学生,不是教师;行为动词应该是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学习内容指知识、技能、方法、以及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情意、态度、价值观等。需要注意的是,有了这样的分解方法还不够,还需要在操作中深刻理解课标与教材,深入分析学情和可利用的资源,在实践中融入智慧,才能使分解出的学习目标准确、可观察、可测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