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0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探索,教育前行的力量——第13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大会听会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19 13:12: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1月6日至8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主办的第13届国际课程论坛大会在华东师大全国校长培训中心举行,此次课程论坛的主题是学校课程改革政策与评论。会上,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日本、新加坡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教育专家在会上做了精彩的报告。

为期两天的会议,日程紧凑,观点前沿,启发很大,深感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流、碰撞的必要和效应。大会虽有主题,但回忆的报告不囿于此主题,虽然来自不同国家,但大家的思维碰撞很有价值。没有空洞的理论,所谈的是自己实实在在所做的实践研究;没有神秘的面纱、高傲的架子,有的是平易的言语、谦逊的态度——他们用自己的思考告诉我们:真正的专家不在乎有多大的名头,而在乎自己的研究对现实所起的作用。也许正是国际化的思想交流与碰撞,使得我们的眼界更加开阔;也许正是他们真实而细致的叙事,才激起我们对世界未来教育的思考;也许现代教育本身就是很复杂的、多面的、多变的吧。现将自己的点滴思考赘述如下,就当是些许学习收获吧。

思考一:公平性与个性化

英国的教育学家Michael Young提出了他在课程研究过程中发现的知识的性质转变——从权威的知识到强有力的知识。他讲述了自己在南非的课程研究经历,伴随着南非的解放,黑人取得政权,原先主要是为白人开设的课程现在无法满足黑人群体的需要。“权威的”知识现在要为弱势全体所需要,而要获得“强有力”的知识,则需要教师链接课本与现实生活,与特定情境绑定,使学生获得从学校带走的知识,从而为己所用,变成“强有力”的知识。Michael Young教授的研究似乎在揭示一种规律,那就是:知识越来越具有开放性,越来越追求公平性。其实在中国古代知识也是为强势群体所独有,寒门读书学习知识的机会几乎没有,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众对知识的公平性的追求越来越强,知识普及的程度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知识的开放性也越来越大,知识的外延也随之扩大。开放性带来的是学习者学习知识的个性化,而美国的的教育突出表现了这一点。

美国的Val D. Rust教授分析了美国教育的高度民主化是由于其历史原因而最终形成了“我愿意做啥就做啥”的民主理念。并且在美国国内的中小学教育是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当美国总统号召州长以建立统一的核心课程标准时,每个州的反应不一,还是有些州没有参加统一的课程标准。这充分说明,教育的个性化不仅体现在被教育者的个体接受层面,而且体现在地域性差别方面。其实,学习知识的机会的公平性与学习知识的个性化,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有了前者必然有后者,二者有机融合最终会促成未来教育的丰富性和复杂化,也会更加人性化。

思考二: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

教育的发展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的,而教育中对能力的需求和培养正是切合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享誉盛名的PISA考试则正是欧洲经合组织倡导的对人才选拔和培养的策略。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矶田文雄教授着重阐述了日本课程改革中很重要的阶段:基于“关键能力”的教育。他所阐述的关键能力正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要培养的素质和能力,这种能力将会最终转化成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发展。但他也提到由世界经济体无形中所形成的经济“帝国”,将会在世界各个领域,包括教育领域施加影响,而类似PISA考试就是一种手段。不能不佩服矶田教授的敏锐的洞察力,他能把问题放在全球视角去看,并且把教育与经济联系起来发现背后的真相,从而给世人以警醒。但无论如何,能力取向已经是世界潮流,包括新加坡着力培养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能力、澳大利亚的教授所提出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台湾中正大学的蔡清田教授阐述了核心素养在台湾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要角色。他强调了素养的重要性,认为“素养能弥补知能的缺点,知能却不能弥补素养的缺点”,而有知识有能力却没有素养的人不是健康发展的人。并且,他提到一个教育口号“适应扬才,终身学习,成就每一个孩子”,其实就是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他们把核心素养分解到不同的学段,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教育目标,让学生逐步提高核心素养。顺应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当下我国的教育也是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高考中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能力考查,但还有些教师思想守旧不愿改变,看不清形势,岂不是误人前途?课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崔允漷教授所论述的学生学习品质问题也是与此相关的,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学习品质,才能拥有较高的学习效率,也才能获得较强的能力和素养。“核心素养”在即将颁布的新课程标准中会有阐述,这也是教育工作者很关注的事情。但愿这次改革能给基础教育吹进一缕春风,让我们的教育真正融入世界潮流。

思考三:信息化与创造性

当今社会,高度信息化也给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变革。信息化给课堂带来的变化不言而喻,更加便捷的方式冲击着传统课堂,使得现代课堂的形式想更宽领域拓展。荷兰的Birgit Pepin教授介绍了数字化课程资源在数学老师的工作及专业发展中的潜力,其实就是网络时代课程资源的广泛搜集与互动生成,从而给师生学习提供帮助。信息化给教育带来很多便利,而信息化时代给人类最大的财富是创新,正是因为有不断的创新才有了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日益发展的时代,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上海督学尹后庆教授就着重介绍了上海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进行个性化学习的探索,上海以旨在培养学生某个领域的志向和感觉的特色实验班教学,其实是很值得借鉴的。当下很热的“创客”,也是着重培养创新精神,而有关“创客”的教育也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以上这些碎片化的思考只是此次大会的部分内容,还不能囊括世界教育发展的特征,也许还是要回到此次大会的主题:学校课程改革政策与评论。世界多国的做法和有益探索,正说明教育越来越复杂化、细致化的特征,越来越关注教育的经济学上的科学性,教育也越来越关注人本身的发展。

相信探索的力量,会带给人类文明新的希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02: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