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飞的娃娃》是湘版美术教材二年级上册中的最后一课教学内容,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一节手工探索制作课,学生学习如何用彩纸粘贴的方法装饰塑料袋,然后,发挥大胆想象,创造出一种奇形怪状的脸形象。让学生观察、发现并体验我们能通过艺术的手段将生活中随手可得的废旧材料制作成充满艺术性和趣味性的玩具,既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又能在美术活动中树立环保意识、践行环保行为、丰富学生的生活情趣。在制作与玩乐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动手能力。
二年级学生通过一年的美术学习之后,对色彩和大小比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并对手工制作有着浓厚的兴趣。本课通过让学生学会用剪贴的方法制作会飞的娃娃,体会到动手乐趣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到色彩搭配和大小比例在画面中的重要性,并深化对节约资源、变废为宝的认识,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但是因为时间比较紧张,在组织引导上还做得不够,在体验飞的过程中因为场地原因,教师只让一个孩子尝试了让塑料袋飞起来,孩子探索飞的环节不够充分。其他教师提的建议中有一点很值得思考,教师一开始就出示了自己制作的两个塑料袋娃娃,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会有意识的模仿,影响了学生创意的发挥。
在创造环节,教师应提供这些素材,让学生自己去经历体验、尝试、鉴别等。当孩子们借助道具拼贴出各种形象时,教师把评价也融进教学中,引发出同学们的不同见解,使孩子们的个性在评价中得以张扬,并在评价中收获到新的养分,不仅培养了孩子对美的鉴赏能力和想象能力,也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参与了“变废为美”的艺术活动。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觉得我在组织引导上还做得不够,没有让学生玩得尽兴。所以为学生创设适宜的环境也是让他们玩得开心、学得高兴的前提,所以说不论是什么样的教育对象、什么样的教学环境,我们都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在课堂上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要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特别是低年级的小朋友,他们爱玩但还不太会玩,我们应该适时引导孩子们,让“玩”贯穿课堂。
从这个课例中我也得到一些启示,把环保与造型结合,我想应该不仅仅是对废塑料袋美化装饰、倡议学生不乱丢废弃物,还可以深层次的揭示人文与艺术的关系,比如让学生了解、欣赏许多现代艺术家,对各种废弃物材料的选择及构思加工的艺术品,对环保、美化生活,艺术表现的讨论可以更深入些,这些也是值得我们教研组来共同探讨与思考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