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进“潜能生”孩子的心灵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8 00:28: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年暑假,通过公开招聘,我成为了郑东新区的一名教师。这就面临着要和我工作了六年的学校告别,在整理个人物品的时候,我最看重的就是这几年积攒下来的书籍,有的是学校统一发的,有的是作为奖品发的,有的是自己买的。这时,我又看到了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这本书,这是我在2014年买的,当时简单的翻了一遍,已经好几年没再看这本书了。在从老家到武汉的路上,我再次翻开了这本书,里边的故事一下就吸引了我,尤其在读到“与顽童打交道——“后进生”的转化”这一章节时,我竟感动地泪流不止。为了表达对“后进生”转化的期待,我特意将“后进生”改为“潜能生”。

在这一章节,李镇西老师主要通过万同的故事,记录了一个“潜能生”变成一个国家栋梁之才的历程。每个孩子,包括“潜能生”,都有一颗向好向善的心,都有自己闪光点,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还要能够走进“潜能生”的心灵,让他们对老师和集体产生依恋之情,点燃他们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抓住教育契机,巧妙引导,使他们积极向上,向好的方向转化。

把更多的关注投向他们。每一个“潜能生”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可能是家庭的原因,如教育方法不当、家长行为不正、父母离异;个人的原因,如不当结交、身体状况、智力状况;也可能是学校教育的原因,如教师的歧视、教学的失误、多次失败等。更多的关注他们,才能了解他们,才能采取合适方法教育;更多的关注他们,才能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唤起他们的信心,自我教育,积极转化。李老师,就是通过那次对万同的家访,才了解到他父母离异,有时形同孤儿这样令人同情的经历,理解了他敏感的心,才有了后来的小心帮助和巧妙的引导。

要允许他们反复。“潜能生”的转化是一个充满反复的长期的教育过程。细想一下,“潜能生”和“优秀生”的区别是什么?“是不犯错误吗?”不是,优秀生也犯错误,只是优秀生是偶尔犯错误,而“潜能生”是经常犯错误,反复应该是“潜能生”的重要特征之一,我要坦然面对他们的反复,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犯错的频率。李镇西老师就是针对他们的这一特点,采用“报喜单”每周报告他们的进步,用“帮助人”每天提醒他们,使他们少犯错误,一点点的转化,减少反复。

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爱。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原则指出,培养良好的班集体,利用集体的力量教育个人,同时通过对个人教育,增进集体的生机与活力。一个人只有感受到集体的爱和温暖,才会爱上这个集体,才能增强的集体荣誉感,这时集体的监督才会有意义。万同因为不想再和他昔日的“兄弟”一起“玩”,而被他们暴打一顿,李镇西老师将万同的经历告诉班里的同学,动员他们给万同写鼓励的话语,和班干部一起看望他,并将同学们的纸条带给他,让他充分感受到同学们的爱,进一步坚定了与昔日不良行为决裂的决心,同时,班级的凝聚力也得到了提升。

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苏霍姆林斯基曾大声疾呼“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无论是行为习惯还是学习成绩,我们对潜能生的要求不能一下提那么高,否则,会使他们丧失信心。相反,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给他们一个过渡期,他们则可能会跃跃欲试,逐步进步。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获得自我效能感。李镇西老师就是认识到这一点,才通过降低标准、单独出卷的方式,让万同尝到了“语文考试得了76分”的喜悦。

李镇西老师真是用爱心和用心真正走进了万同的心灵,才使他由一个“顽童”成为了“最可爱的人”,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8 15: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