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节:天天健康方案(15)
但是,一些忌口并没有科学依据,非常盲目。
例如,有一位肿瘤病人去诊所就诊,说自己食欲差,要求医生给他开一些开胃的中药。医生问他每天的饮食情况,结果让医生大吃一惊:这位病人几乎天天喝稀饭、吃酱菜。
医生问他为什么不吃些鸡、鱼、蛋等食物,病人说:"家里人说这些都是'发物',吃了会加重病情,不让我吃。"
医生问:"那你想不想吃?"
他说:"当然想吃了。"
医生说:"其实你胃口很好,根本不用服药,只要控制好吃'发物'的量就可以了。"
"发物"一般指无鳞鱼及虾、蟹、海参、羊肉、牛肉、香椿等一些高蛋白质和高营养的食物。营养学家指出,"发物"可刺激机体产生激发反应,唤醒机体免疫力,促进生理功能的恢复和提高。例如泥鳅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多种维生素等,是保肝护肝之佳品,急、慢性肝炎病人应该多吃;海参、海藻、乌贼等,不仅是常吃的食品,也是抗癌治疗中常用药物;香椿具有涩肠止血、燥湿、固精等功效,故适用于便血、痔疮、肠炎、痢疾、妇女赤白带下、遗精等疾病。
病人及其家属,吃中药忌口是必要的,但要针对具体情况,讲究科学。
"秋冻"多适应,提高耐寒力
同样的寒冷天气,人体的反应大不一样。有人严冬冬泳,精神振奋,面色红润;有人稍一吹风,感冒肺炎。爱斯基摩人在皑皑白雪中,以冰块筑屋,其乐融融,而前几年一次寒流袭击印巴等国,气温降至零上5℃时,竟有许多人被冻死。其原因是人体的耐寒力不同。
耐寒力分"冷适应"与"冷习服"。前者约需2~4周时间,后者需几代人。"春捂秋冻"即是聪明的古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科学的冷适应。俗话说"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
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素问》指出:"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并提倡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在晚秋"月落乌啼霜满天"时,不忙添衣,顺应"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收"的养生需要。从现代医学讲,就是通过"冷适应"使机体从大脑皮层到交感、副交感神经,代谢内分泌系统充分调动起来,协调起来,和谐运行,不仅产热增多,散热减少,而且免疫力增强,代偿力增强。具体来说,冷空气使鼻、咽、口腔黏膜毛细血管收缩,气管黏膜纤毛运动减弱,抵抗力下降,很容易感染细菌病毒,但冷适应后,这种应激反应减弱或不明显。一旦真正着凉,也可用热水泡手、脚、面部,吃热汤面或中药,使鼻咽部的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循环。保持口腔清洁是防止秋冬上呼吸道感染的一大关键。
归根到底,不论秋补冬补,最关键还是心补。多晒太阳,多到户外活动,有阳光的抚慰,有自然的熏陶,会心胸开阔,志存高远。有了阳光的心态,就会有阳光的表情、阳光的世界和阳光的未来。
第一方案 树立健康观念
男人是"难人"
男性的优势在古代的狩猎活动和田耕劳作上凸显,被称为强者,但在现代智力取胜的信息化社会里,男性优势已微乎其微。然而传统文化和社会习俗仍继续把男性定位为强者,男人必须更强,更快,更出色;男人要争强好胜,首屈一指,不服输;男人要跌倒了不哭,有痛苦不说,轻伤不下火线……结果使男人不得不"有泪不轻弹,有话不爱说,有病不去看,有家不爱回",似乎不这样就不叫男人,不叫阳刚。
生活本是五味杂粮,酸甜苦辣,谁都会有委屈。但女人可以哭,女人一哭,人见人爱,女人越哭越显得小鸟依人更可爱。而男人一哭,不是窝囊就是废物,没有人觉得男人哭了更可爱。其次,女人有话可以说,女人爱唠叨,三个女人一台戏,女人唠叨是天经地义,而男人唠叨是没有出息。第三,女人有病就去看,男人有病拖着,挺着,扛着,到实在不行就倒下了。
传统观念的"男强女弱"使成功女性也面临很大压力,她们不仅未能使其丈夫感到"妻贵夫荣",反而让他们雪上加霜,上世纪芝加哥一项中年人群健康研究表明:妻子收入和地位高于丈夫的,丈夫的幸福度下降,而冠心病死亡率增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