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学心得 劳技课常用的教学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5 12:44: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担任了一学期的劳技课教师,对于劳技课的教学方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今天就来总结下劳技课我常用的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劳动技能课趣味性较强,受到很多学生的喜欢。劳技课程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课程,也可以提高智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智障学生能够从劳动课中发觉更多的乐趣,从而更好地融入到其他课程中。在进行劳动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要做到以智障学生为本,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量身定制的教学方法,使得特殊学校生在游戏教学法的过程中爱上劳动技能课,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智障学生与一般的学生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在劳动技能课程教育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改革,从而为智障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强对素质教育以及以智障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应用,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角色,明确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明确自己作为榜样的角色定位。并且要对智障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比如智障学生的缺陷在什么地方、智障学生的优势在什么地方,从而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智障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积极发挥智障学生在劳动技能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智障学生能够真正爱上劳动技能课程。

二、情境性教学模式的运用

智障学生在理解力、动手能力上都有一定的欠缺,但是他们对各种动态的画面会有更好的反应,因此,在劳动技能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新媒体等加强劳动技能课程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将智障学生引入到相应的劳动技能课程环境中,也可以设置一些表演场景,并且尽量结合生活设置场景,让智障学生能够从熟悉的场景中更好地融入到劳动技能课教学过程中。比如可以设置相应的表演环节,让智障学生根据情景进行表演,在智障学生已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基础上,让智障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参与各种劳动,比如在超市担任货架整理员、收银员,在家中做家务、洗碗、做饭,在餐厅中担任服务员、厨师、引导员等,不同的角色可以让智障学生体验到不同的劳动任务的本质,同时,这些在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也能帮助智障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三、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劳动技能课中的应用

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共同完成任务等过程,学会团队协作,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机会较多,也能极大地锻炼到智障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合理的劳动任务的设计。劳动任务设计是小组合作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劳动任务应该要包括各种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各种基本的劳动技能,要借助各种劳动任务,积极调动智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爱好,使得智障学生在劳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团队协作能力,而且教师也应该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从而设计一些难度相当的任务,避免出现难度超前的任务。如果学生完不成的话反而会对学生造成压力。

四、加强课后实践教育

课堂上的时间有限,为了给智障学生更多实践练习的机会,应该要将劳动技能课程应用到课后,在课后加强劳动技能课教育,可以让智障学生更加放松、自在。比如在课后教师可以设置固定的时间,开展劳动技能课实践,使得智障学生在课后也能有机会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尤其是对于一些智障儿童,通过课后的各种循序渐进的操作活动,可以对学生的手、脑等进行锻炼,使得智障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有效地学习,减少学习的障碍,并且还能挖掘出他们的内在潜力,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后的活动开展过程中,也要融入一些游戏成分,根据智障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进行游戏的选择,而且要根据智障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要对智障学生进行观察和评价,从而能够积极掌握智障学生的基本情况,对智障学生比较薄弱的部分进行加强,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和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劳动技能课是特殊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对智障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等进行锻炼,从而使得在某些方面有缺降的智障学生可以对自己的综合实践水平进行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加强课堂教学和课后教学的结合,加强智障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6: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