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介绍】 【新课导入】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说明了“国家好,大家才会好”的道理。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第四单元的学习,探讨“国家”这一主题。 导入情境: 学生阅读教材第86页“运用你的经验”,思考问题。 教师提问: 1.你如何理解“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句话?(提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顾当时中国所处的历史时期及社会矛盾,从社会状况、国家前途、国际环境、个人责任等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说明。) 2.我们今天能坐在宽敞、整洁的教室里读书学习,你有哪些感想?(提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历史与当代对比的角度思考。)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坐在教室里读书学习,对于我们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80多年前的学子们,在民族危亡、山河破碎的时代,为一张平静的书桌而呐喊、为正常的学习生活而斗争。从这声声呐喊中,我们听出了他们对当时处于危亡境地的国家的无奈,更有他们挽救民族危亡的信念和真挚的爱国情怀。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从历史和当代的对比中,我们能深刻感受到,只有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才能为我们提供一张平静的书桌,让我们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唯有国家好,大家才会好。 【新课学习】 一、认识国家利益 (一)读诗词,体会爱国情怀 活动情境: 学生阅读教材第90页“拓展空间”中的诗词,思考问题。 教师提问: 1.你了解这些诗词的创作背景吗?这些诗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你还知道哪些表达爱国情感的诗词?(提示: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相关诗词,或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语文知识进行提示。)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诗句出自明代戚继光的《过文登营》,大意是:深知在浩渺遥远的海外,还有许多国家虎视着中国,因此不敢忘记祖国的安危而白白虚度光阴。《过文登营》是戚继光奉命巡视海上驻军时在文登营地写成的。诗中抒发了他决心保卫祖国,不敢虚度年华的胸怀。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激情,十分感人。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诗句出自清代黄遵宪的《题梁任父同年》,大意是:国家的每一寸土地我们都当成黄金般珍惜,如今山河被列强瓜分,谁能担起救国于危亡的重任?甲午战争之后,腐朽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再次割地,悲愤无比的黄遵宪写下这首传世名作,表达了他为国献身、变法图存的决心。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诗句出自鲁迅的《自题小像》,意思是: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难以察觉,我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的祖国。这首诗写于1903年前后,当时的中国处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人民生活异常痛苦的年代。鲁迅怀着满腔爱国热忱,积极投身革命活动。他毅然剪掉象征封建传统的辫子,在一张剪掉辫子的照片背面题写了这首诗送给好友许寿裳,以表达自己为国捐躯、矢志不移的决心。 古往今来,有很多诗词名句表达了爱国情感。例如,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等等。 这些诗词表达了同样的情感,那就是对祖国的热爱。或是面对支离破碎的国家时的痛惜,或是立志为民族振兴而奋起的努力之心,或是为国富民强而奋斗的决心,都是中华儿女对祖国真挚情感的表达。祖国是我们成长的摇篮,这一片土地养育了我们。没有国家,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所以,对伟大祖国,我们每个人都怀有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决不允许国家的荣誉和利益受到任何亵渎和损害。 (二)听故事,感悟爱国情怀 活动情境:学生阅读教材第87页“阅读感悟”,思考问题。 教师提问: 从邓小平的故事中,你感悟到怎样的情感?(提示:教师可以从为祖国奋斗、担负国家责任等角度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邓小平在青年时便立志报国,16岁远渡重洋,学有所成之后毅然回国。他在革命战争年代浴血奋斗,出生入死,为实现民族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正是这份对祖国和人民真挚的热爱,让邓小平在人生的起伏中依然坚守初心,不忘使命。这份赤子情怀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尊重。 (三)猜字谜,了解国家利益 活动情境: 学生阅读教材第87页“探究与分享”,思考问题。 教师提问: 1.结合篆书“国”字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国家生存和发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提示:教师可以从主权、领土、人口、经济、军事等角度引导学生回答。) 2.结合对“国”字的理解,谈谈你对国家利益的认识。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按照古人的理解,一个国家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人口,以“國”字中的小“口”代表,意思为国境线里的人口;二是土地,以“一”代表,表明国家与土地、农业有着密切关联;三是军队,以“戈”代表,“戈”部署在国境线和人口之间,象征国家的职能,对外抵御侵略,对内维持治安;四是疆土范围,以“國”字中的大“囗”代表。人口、土地、军队、疆域四者组合,便构成一个“国”字。“国”字的组合直接告诉我们:国家就是借助武力守卫的一方疆域。 一个完整的国家,需要具备四个基本要素:人口、领土、主权、政权。缺少其中的任何一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国家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疆域与国防,也就是离不开领土和主权。没有自己的领土,就没有赖以存在的空间;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无法捍卫国家的主权、领土、统一和安全。国家利益,就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它关系国家兴亡、民族生存。 (四)观图片,解析国家利益 活动情境: 学生阅读教材第88页“探究与分享”,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 1.上述举措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提示:教师可以从三沙市的地理位置、文化遗产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耕地与粮食安全的关系、领空与领土完整的关系等方面引导学生思考。) 2.除了图片所涉及的方面,你觉得还有哪些方面的国家利益需要我们维护?(提示:教师可以从文化、经济、军事等角度引导学生思考。) 3.在这些国家利益中,你认为哪些方面是最重要的?请说明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图片展示了我国为维护国家利益所采取的举措,具有重要意义。设立三沙市,有利于我国政府对南海实行有效管辖;保护莫高窟等文化遗产,有利于更好地研究我国的历史文化;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关乎我国的粮食安全,关乎人们能否吃饱饭的问题;领空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我国在本国领空范围内享有绝对主权,所以保卫领空也是在保卫国家主权的完整。 国家利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多个领域,包括国家的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 按照重要程度对国家利益进行分类,把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国家利益称为国家的核心利益。在我国,国家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在涉及国家的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我们坚决不让步。 二、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一)我的愿望与国家利益 活动情境: 学生阅读教材第89页“探究与分享”,和小京一家人共同畅聊新年愿望。 教师提问: 1.在新的一年你的愿望是什么? 2.要想实现你的愿望,需要国家提供哪些保障呢?(提示: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愿望和实现愿望的社会条件相结合,从社会条件这个角度来思考。) 3.个人愿望与国家利益之间有什么关系?(提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愿望对国家发展的促进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新的一年里,我们希望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我们希望收到喜欢的礼物,享受那一刻的惊喜和满足;我们希望有更多的蓝天,可以和家人享受户外的时光;我们希望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彻底散去,享受平安健康……个人的梦想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但无论大小,梦想的实现都离不开我们个人的努力,离不开家人的支持,更离不开国家的保障。国家安全,才能有一张安静的书桌供我们学习;国家富强,我们才能在温饱之后享受礼物带来的惊喜……由此可见,个人梦想的实现需要国家提供方方面面的保障。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离不开国家利益的实现。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国家利益反映的是人民的共同需要,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二)国家为人民利益护航 活动情境: 学生阅读教材第90页“阅读感悟”,思考问题。 教师提问: 结合这一历史镜头,请你分析说明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提示:教师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密不可分。)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借助这一历史镜头,我们回顾了那段惨痛的历史,积贫积弱的中国,竟然无力控诉八国联军烧杀抢掠的罪行。旧中国的遭遇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国家独立自主、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才会充满希望。只有国家利益得以实现,人民的利益才能得以保障。人民的利益,需要运用国家工具才能真正得以维护。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国家利益的含义和国家的核心利益的内容,知道了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既相辅相成,又高度统一。回顾中国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图景,寻觅一代代中国人天壤之别的命运轨迹,我们更加坚信祖国更好、家园更好,我们自己才能更好! 【板书设计】
第二框“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基于活动情境,引导学生明确要做到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在思想上必须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在行动上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学会正确看待关于国家利益的不同观念和行为,提高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掌握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的方法和技能,合理有序表达爱国情感,在生活和学习中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重点难点 学会用理性、务实、文明的心态合法有序表达爱国情感、维护国家利益,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关于抵制外国商品行为的辩论,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爱国,学会合法表达爱国情感。 懂得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知道维护国家利益有时需要放弃个人利益,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评价典型人物在处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时的做法,使学生辩证分析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榜样的热情,明白维护国家利益有时需要放弃个人利益。 课时安排 本框建议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介绍】 【新课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刻感悟到只有国家繁荣昌盛,社会才能和谐稳定,人民才能幸福安康。国家利益是广大人民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我们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维护国家利益呢? 导入情境: 学生阅读教材第91页“运用你的经验”,思考问题。 教师提问:陆之方一家为什么要守卫祖国边疆?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一个国家的边境线到底有多重要?它代表的是尊严、权威和领土主权,不容一丝一毫的侵犯。守护好边境,是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的需要。陆之方一家两代人守卫祖国边疆的事迹深深触动我们。就像同学所说的那样,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都是因为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正是因为戍边军人们的努力付出,才有了我们的万家灯火、祥和安宁。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奉献的情怀,生动阐释了国家利益至上。 【新课学习】 一、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 (一)父子兵的爱国接力 活动情境: 学生阅读教材第91页“运用你的经验”,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 1.你如何评价陆之方一家两代人守卫祖国边疆的事迹?(提示:教师可以从主人公的爱国情感、守卫边疆的意志品质等角度引导学生思考,也可以提示学生思考主人公的行为与维护国家利益之间的密切关系。) 2.与同学分享你所知道的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先进人物的事迹。(提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搜集相关人物资料,在班级交流分享。)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陆之方一家舍小家为大家,守护着祖国的安宁和安全。如果说当初来到哨所是出于不辜负父兄的托付,那么,让陆兰军几十年坚守的则是边境线传达给他的使命和担当,是对祖国的无限忠诚,是对国土的真挚热爱。从父辈手中接过的枪承载着守卫边疆的责任,坚定着国家利益至上的信念,传承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父子兵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选择。 从抗美援朝英雄邱少云、黄继光,到陆家父子,还有今天的卫国戍边英雄祁发宝、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等,都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先进人物。同学们应该从他们的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增强爱国情感,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坚定信念。 (二)网络泄密带来的启示 活动情境: 学生阅读教材第91页“探究与分享”和第92页“相关链接”,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 1.我们应该从以上事例中吸取什么教训?(提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树立防范意识等角度思考。)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按照重要程度,国家秘密分为三类,分别为绝密、机密、秘密。其中,绝密级国家秘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机密级国家秘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损害。秘密级国家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例如,我们国家的高考试卷,在考试拆封之前就属于绝密级国家秘密。国家秘密是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一种信息表现形式,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国家秘密一旦泄露,会直接威胁到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等,直接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认真学习保守国家秘密法、国防法等法律法规,注意保守国家秘密,坚决与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作斗争。 教师也可以结合教材第95页“拓展空间”,组织学生搜集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案例,讨论怎样做才能更好地维护我国国家利益;还可以在课外活动时间指导学生设计调查问卷,开展国防意识调查活动,更加直观地了解当前人们的国防意识。 (三)观点争锋:何为真正的爱国 活动情境: 学生阅读教材第92页“探究与分享”,分小组进行观点辨析。 教师提问: 对以上观点进行评价,并就如何正确表达爱国情感谈谈自己的看法。(提示:教师可以从社会秩序、他人和集体利益等角度引导学生判断、思考以上观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抵制”是不是爱国,需要理性地看待和分析。抵制某一国家商品的初衷是爱国,但这样的行为早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抵制某一国家的商品,会影响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不利于中国的长远发展。围堵和打砸行为扰乱了社会秩序,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给他人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带来威胁,自己也可能受到法律制裁。因此,爱国需要理性,要符合道德标准和遵守法律规定。我们在表达爱国热情前,必须让自己冷静下来,想想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思考做了会产生正面效应还是负面影响。我们要努力成为理性、文明的爱国者。 任何失去理性的、违反道德和法律的言行,都是对爱国这一美好情感的玷污。简单粗暴的行为,不仅不能维护国家利益,还会伤害自己的同胞,影响社会安全,破坏国家形象。因此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爱惜今天的发展成果,努力学习,提高素质,用理性、务实、文明的心态,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情感,为维护国家利益贡献力量。 二、捍卫国家利益 (一)钱伟长的人生抉择 活动情境:学生阅读教材第93页第一个“探究与分享”,了解钱伟长的人生抉择,思考问题。 教师提问: 1.结合以上案例,说说钱伟长是如何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的。(提示:教师可以从钱伟长始终优先选择国家利益这条线索引导学生回答。) 2.当个人利益与国家需要发生矛盾时,我们应该怎么办?(提示:教师可以从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这个角度,鼓励学生正面、积极地思考。)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结合教材中的案例可以发现,钱伟长总是以国家需要为依据作出人生选择。在选择专业时,九一八事变爆发,他放弃自己喜爱的文学和历史专业,转学物理,立志为国家制造飞机大炮。在作职业选择时,他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放弃了在美国的工作机会和优越的条件,迅速回国参与到国家建设中。钱伟长的选择体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感。 在钱伟长的抉择中,我们看到了他始终不渝的爱国情怀。钱伟长在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时,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为了国家利益不断调整自己的人生选择,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当我们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也应该树立大局意识,服从国家利益的需要,勇于牺牲个人利益,维护国家利益。 (二)东北抗日联军的精神 活动情境:学生阅读教材第93—94页“探究与分享”,思考问题。 教师提问: 1.你了解这首《露营之歌》的创作过程吗?(提示:教师可以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 2.你从东北抗日联军将士身上感受到一种什么精神?(提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爱国情感、使命担当、坚忍不拔等角度思考。) 歌曲的创作是在行军、露营过程中完成的。歌词体现了全体抗联将士无论是在恶劣天气,还是在艰苦行军中,都动摇不了的、誓同日寇血战到底的“重任在肩”“夺回我河山”的钢铁意志。东北抗联精神主要表现为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伟大的牺牲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展示了中国人民誓死捍卫国家的核心利益的气概、决心和能力。在革命战争年代,正是无数像东北抗联将士们一样的中华儿女放弃个人利益,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才有了今天的和平,才有了今天的中国。 (三)黄旭华的忠孝观 活动情境: 学生阅读教材第94页“阅读感悟”,了解黄旭华的事迹并回答问题。 1.黄旭华的事迹给我们哪些启示?(提示:教师可以从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角度提示学生。)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捍卫国家利益呢?(提示: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比如遵纪守法、维护国家荣誉、举报泄密行为等。)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有时会有冲突,我们有时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是献出个人的生命。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人民英雄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在和平发展年代,优秀的中华儿女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所有。黄旭华院士的一生是奉献祖国的一生。风雨无悔三十载,舍的是亲情,得的是国家强盛。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当国家需要与个人需要同时摆在面前时,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课堂总结】 维护国家利益,需要我们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还要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有了国家富强才能有人民尊严,有了国家崛起才会有人民福祉。未来的我们,无论在哪个领域,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要挺直腰杆,捍卫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尊严。 【板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