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21-12-18 01:26:14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活动一:哪里要排队
1.展示图片(教材第44页内容):学生观察图片,和同桌一起对图中的排队现象进行交流,说说图中的同学在排队做什么事情。
2.教师提问:在学校里,哪些地方也要排队?
3.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学校中的1—2处场所,说说在这个场所中,为什么要排队。如果不排队,是否可以。如上下楼梯时、在饮水机处打水喝时、到操场去做操时,为什么要排队。
4.思考:在这些场所中,如果需要提示其他同学排队时,你会说些什么?或者用
什么样的提示语提醒大家?(如上下楼梯要“靠右行走”,在阅览室借书要“按顺序借阅”等)。
5.讨论:除了学校中的场所,还有哪些场所需要排队?(教师随学生发言,把场所名写在黑板上。)为什么?
6.小结:生活中,很多公共场所都需要排队。有序排队能够有效地避免混乱的发生。
【设计意图】
本活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展开想象,并通过对学校不同场所排队的重要性的分析,思考不排队会带来的后果,为下一步学习如何排队进行铺垫。
活动二:怎样排队好
1.导入:请学生阅读教材第45页的内容,说说图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2.小组讨论:
(1)演一演: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情境,演一演你会怎样做。
(2)评价:对同学的表演进行评价,评一评他们表演的做法好在哪里?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每个情境引导学生讨论出如下基本要点:
要点1:排队时人人都要排队,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危险。
要点2:先到排前面、后到排后面,排队要遵循先来后到的公平原则。
要点3:两个人也要排队,这样更加体现了秩序;遵循“一米线”的规定,让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是尊重他人隐私的一种表现。
要点4:迟到不是插队的理由,如确实情况紧急,需要征得排在前面所有人的同意。
3.小结:排队是有一定要求的,不同的地方排队还会有一些细致的规则。
【设计意图】
本活动出示了四种情境,引导学生处理排队时出现的问题,活动中既有独立思考,也有小组讨论,还有班级交流。教师通过学生思维的碰撞,将学生的学习引导到活动目标上。
活动三:排队有智慧
1.导入:学生阅读教材第42—45页绘本故事《守规则,懂礼让》,理解内容。
2.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方式学习绘本故事,如讲故事、演情境、续编故事。
3.讨论:排队时要有规则、有秩序,但是为什么有些时候可以不这样做呢?
4.齐读排队歌:
小朋友,要记牢,公共场所排队好。不拥挤,效率高,先来后到不吵闹。老弱小,病残孕,互相谦让有礼貌。文明排队品德好!
5.教师补充:北京市政府2007年1月18日提出一项倡议,即将每月11日确定为自觉排队日,意为两人以上就应像“11”一样有序排列。排队看似是一个简单的个人行为,却体现着社会成员的价值认同,是一种文明的体现。
6.小结:在遇到特殊情况时,不能僵化地执行规则,在遵守规则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实际情况,懂得尊老爱幼,有体恤人的情怀。排队,对每个人都是平等和公平的,同时它也能体现出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
【设计意图】
本活动呈现了生活中不同的排队情况,是本课的延伸和补充。这些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例子,可以启发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反思生活,帮助学生理解遵守排队规则与礼让特殊人群的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