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1)广播稿 新学期 新起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2 10:01: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甲:雏鹰展翅任翱翔,实小伴我共成长
乙:敬爱的老师们
甲: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中午好
甲:伴随着着熟悉的乐曲,
乙:聆听着这动人的旋律,
合:红领巾广播又和大家见面啦!
甲:我是主持人
乙: 我是主持人
甲:这次的红领巾广播由我们五1中队为您主播,祝大家午间愉快!
乙:本周广播的主题为“新学期 新起点””。我们为大家安排了“天下大事 ”、“校园通讯”、“本期主题”和“空中心桥”四个栏目,希望能为大家带来20分钟的快乐时光。

一、天下大事
甲:首先,邀请您走进“天下大事”
1. 8月31日7时4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的方式顺利将微重力实验卫星、潇湘一号07星两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本次发射是该火箭第三次执行商业发射任务。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是我国快舟系列运载火箭中首款正式推向市场,承担商业发射的运载火箭。于2017年初首飞,全长约20米,最大直径1.4米,起飞重量约30吨,主要用于发射300公斤级的低轨小卫星。具有飞行可靠性高、准备周期短、发射成本低等特点。
此外,快舟系列的新成员——快舟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目前也正在研制当中。据了解,快舟十一号的运载能力更强、发射成本更低,将主要承担400公里至1500公里的近地和太阳同步轨道小卫星、微小卫星单星及多星组网发射任务。未来,该型火箭能够更好地满足卫星商业化、高密度和快速发射的需求。
  2.由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录制的节目——《开学第一课》昨晚在央视播出,其中由上海“跳绳天团”——高境三中跳绳队黄俊凯、姜大礼、金振宇带来的精彩表演,以30秒143个再现世界纪录,可谓赚足了眼球。
  2019年7月9日,代表中国队出战的黄俊凯、姜大礼、金振宇组合,在2019年挪威跳绳世界杯上,以30秒单脚143个的成绩,打破了由他们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获得30秒交互绳比赛总决赛冠军。而参与开学第一课互动的正是这三位“天团少年”,他们被誉为“电动小马达”。

  去年11月18日,在上海举办的国际交互绳大奖赛中,13岁的黄俊凯在30秒速度赛中,单脚跳绳136次(双脚约跳绳272次),打破由他们在上年创造的世界纪录以及吉尼斯纪录。
  2017年,黄俊凯和他的两名搭档姜大礼、金振宇登上央视《挑战不可能》节目,一战成名,并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在《挑战不可能》的跳绳比赛开始前,节目主持人撒贝宁说“这是一项最严酷甚至不近情理的挑战”,因为他们要在完成速度挑战后紧接着进行耐力挑战。然而,面对实力雄厚的外国选手,3位当时11-12岁的孩子大获完胜,让人叫绝。

1975年,中国登山队在珠峰“第二台阶”的地方,架设了一个金属的梯子。到2008年,一共有1300多个中外登山者通过这个梯子圆了自己的“珠峰梦”,它被许多国外的登山家称为“中国梯”。
和共和国同龄的“无腿勇士”夏伯渝老人,曾参与了1975年那次攀登珠峰、架设“中国梯”的过程。但“中国梯”的缘起,其实是受了第一代中国登山运动员的指引。节目中,夏伯渝动情讲述了背后令人肃然起敬的故事。

“第二台阶”位于珠峰北坡约8600米的地方,那是一个30多米高的几乎垂直的峭壁。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它是从未被人逾越的北坡登顶必经之路。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第一次攀登珠峰,四位突击顶峰的队员王富洲、屈银华、刘连满、贡布到达“第二台阶”之后,凭借着惊人的勇气、智慧和毅力,以搭人梯的方法创造了奇迹。
“中国梯”的雏形无疑是悲壮的。因为登山者的高山靴下绑着尖利冰爪,要搭建人梯,得脱下靴子,他们没有犹豫,为了可以更稳地站在冰锥上,后来索性连毛袜都脱了。短短的一段里程,他们用了一个多小时。甘当“人梯”的刘连满,体力耗费过度,无法前进,其他三人把唯一的氧气瓶留给了他,然后继续冲顶。
就这样,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在没有食品、没有氧气、极其寒冷的严酷条件下,忍受着冻伤的巨大困难,成功从北坡登顶,让五星红旗飘扬在了珠峰之巅,也成为全世界从北坡登顶珠峰的第一批人。86岁的贡布老人回忆,“登上顶峰,我拿出背的国旗升起来,那个时候天气是最好的,国旗飘了!”
对攀登者们而言,五星红旗是团结拼搏的化身,映照着中国人永不言败、砥砺前行的精神。这种精神将永远随着中国人的脚步,屹立在五星红旗飘扬的雪山之上。

二、校园新闻
乙:接下来请您走进  “校园新闻”
       9月2日上午,副市长孙冬梅一行来到实验小学,视察开学工作。市教育局局长印斌、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夏瑾、副局长冯丽娟及教育局相关科室成员陪同调研。
       孙冬梅详细了解了实验小学师资配备、招生情况,实地察看了学校设施、教室、办公室、食堂等区域,就学校文化、厨房卫生、安保措施等方面与奚一琴校长进行了交流。她强调,开学之初,务必要对学校工作进行高位谋划,尽快落实;要对所有基础设施设备进行反复、细致的检查,及时解决潜在问题;要充分发挥集团总校的带动作用,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辐射和影响,确保以崭新、安全、优质的面貌迎接每一位学生和家长,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三、本期主题
甲:结束本周的校园新闻,让我们一起走进“新学期 新起点”。
甲:亲爱的老同学,新同学,我们欢迎你,欢迎你在这个硕果满枝的季节又回到了大家熟悉而美丽的校园。
乙:经过了一个平安、愉快的暑假,我们满怀着新的希望迎来了新学期。同学们,我们知道,夏末秋初是收获的季节,只有用辛勤的劳动播下希望的种子,到时候才会有满意的收获。
甲:新学期,新气象,在今后我们要特别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老师、家长都很关心我们的学习成绩,其实更关心我们是否能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家里和学校是不是一个样?我们要在纪律、卫生、诚实守信、礼貌待人等方面完善自我,与人友好相处、诚实守信,我们在努力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这样我们会终生受益无穷!
乙:同学们,为了实现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梦想,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珍惜时间,用我们充实的每日、每时、每刻,去努力学习吧!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倡议书:
  1、开好头,起好步,抓好开学第一周。凡是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重视开学的第一周。作为教师,要认真备好第一堂课,认真组织好教学,给学生以信任感。作为学生,要把心思收回来,专心听课,按时完成作业,实现良好开端。要在开学第一天实现学校各项工作走上正轨,一切都要正常化,一切都要规范化,各项工作要抓早、抓落实。
  甲:2、要树立自信心。作为学生,要懂得“我自信,我出色,我努力,我成功”!坚信付出总有回报。
乙:3、要勇于挑战自我。我们一定要好好把握现在,勤学苦练,不断完善自我。父母养育辛苦,报恩唯苦读!拿出实际行动,以一颗感恩之心,争当一名合格、优秀的小学生,让老师放心,让家长放心。
  甲: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下面我们请何诗韵同学来谈谈她的新学期的新打算: 在这丹桂飘香,金秋收获的季节里,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学期大家知道,没有学习和生活的目标,就没有追求,所以,我相信大家在学期的开始也都满怀憧憬地在作好新学期的打算。我也不例外,下面我简单说说我的想法!

  先谈谈学习方面吧!
在语文的学习上,不仅要学好课本知识,还要增加课外阅读量,学习好的写作方法以及好的词组、句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数学方面,我要做到:课前认真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另外还需要做一些课外练习,例如与课本知识有关的灵活题目、有难度的题目等等。英语:主要是多读、多听,在课堂上要有做笔记的好习惯,以便课后复习。为提高自己的听力,还要花一定的时间听一听课外读物。

  总之,在新的学期,我要更加努力,争取每门功课都能取得好成绩,当一个各方面都很出色的好学生。
乙:有了好的学习计划,就有了奋斗的目标,再加上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像鸟儿插上了翅膀,我们的学习就能如虎添翼。
 甲:在这一个全新的学期中,我打算要努力地拼搏,拼命地战斗,去战胜自己,战胜困难,勇往直前。我要在这个新学期里认真学习,艰苦奋斗,在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之后便考一个好成绩,在下课时多运动,多锻炼,锻炼出一个好身体,一身好体质。我要努力,仔细做题突破难关,用心思考老师提出的任何问题。

 乙:在这一个焕然一新的学期里,我还需改变一下我的性格,变得谦虚,不让自己以为受到了一点点表扬,就觉得自己十分“伟大”;还要懂得怎样宽宏待人,又怎样谦让人家。新学期中,我可不能输在这条起跑线上。
  总而言之,在新的学期里我要更加努力,争取每门功课都取得好成绩,当一个各方面都很出色的学生

四、空中心桥
甲:下面让我们走进“空中心桥”栏目,有请魏云香老师。
谢谢魏老师
五、歌曲欣赏
    甲:今天,向大家推荐一首生动活泼的歌曲《青春修炼手册》,能给你带去一天的好心情。
  乙:同学们,让我们跟着秋天,拿起小画笔,把生活描绘得更美丽。让我们放飞心灵,展开歌喉,共唱一首秋天的歌。
甲:最后祝愿同学们在新的起点,新的航程中扬起前进的风帆,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本次播音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甲乙合:同学们——,再——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8 08: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