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3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给课堂留一些空白 ——公开课《穷人》授课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1 10:32: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周我们讲了《穷人》一课,《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这节课,我设计了三个环节下来,第一:了解作者,走进文本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小说的历史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体会文中人物角色的品质特点。第二:“穷人”指的是哪种人?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你从课文哪些内容的描写中感受到了他们的“穷”?学生回到文本中,自读课文勾画、然后交流。这个问题相对简单,学生很容易解决,我顺势抛出一个争论:有人说这篇课文中的“穷人”桑娜和渔夫其实并不“穷”,其实他们很“富有”。你支持这种观点吗?六年级的学生立刻就会明白,这里的“穷”指的是他们物质生活的穷苦,而“富有”指的是他们精神品质的富有。所以第三个讨论的问题出来了:默读课文,说说桑娜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在最使你感动的地方写上简单的批注。遇到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在旁边做上标记。于是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去阅读,批注,从文中人物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来感受他们“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总体来说,大家交流的还算充分,我想要的答案都有了。似乎,课讲到这里也可以停止了,可是我总觉得还缺少点什么?看看离下课还有几分钟,我随机又抛出一个问题“这篇课文,大家觉得还有什么地方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吗?或者说你还没有理解的地方?”我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再次去翻阅文本,并思考。片刻之后,吕子鸿第一个举起了手“大家请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这一段属于小说的环境描写,屋外环境恶劣,屋内干净温暖,两者之间形成了对比,不仅仅衬托出了女主人公桑娜的勤劳。其实环境的描写也是衬托他们生活的贫苦,因为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渔夫冒着生命危险出海打渔,说明他们的生活很艰难。”吕子鸿回答完,我还没有评价,学生已经送出了掌声。其实子鸿所说的不正是我想填补的吗?接着又有同学提到“我发现文中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用到了很多的省略号和感叹号”顺着该学生的思路,我们又聚焦到了文中省略号的作用上,在对桑娜的心理活动描写中使用了大量的省略号,这一连串的省略号,更能让我们体会到桑娜心理的“忐忑不安”、“纠结”和“矛盾”。而对渔夫的语言描写中,感叹号的使用也让我们体会到了渔夫决定收养孩子的决心。

看着大家渐渐打开的思路,我顺势总结“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我们在品读文本,理解文本时,不是去课文中寻找语文知识,而应该把自己放到一个读者的身份中去感受,有时候不一定只关注文段、关注字词和句子,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的使用却也能带给我们强烈的情感体验。这就是作者写作水平的高妙之处。通过本节课大家的交流学习,我们也知道在人物形象的描写中,除了人物心理活动和语言的直接描写外,环境的描写也是衬托人物形象的一种方法。对于我们六年级学生来说,关注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这只是一方面,我们似乎也应该去关注作者是怎样写的”。在此基础上,针对课后小练笔的续写《穷人》:桑娜告诉丈夫自己已经把孩子抱回家后,课文就戛然而止了。孩子的命运会怎么样呢?桑娜与渔夫又会带领孩子怎样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这些问题仍然牵动着学生的心。因此,在课外作业上,我鼓励学生对课文的结局进行大胆想象和创造,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让他们继续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下一段精彩而又富有个性的续写……

很明显,如果课堂按照我的三步走,那么本节课我们最多也就算是完成了两个目标“读通课文和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可是“学习作者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似乎没有涉及到或者说难点没有突破,只能说我们走进了文本却没有走出文本。

拿到一篇课文,我们总是早早地把自己放到语文教师的位置,过早地思考这篇文章我要去教什么,总是凭着长期语文教学的经验所形成的的一种特殊的眼光去看课文,什么是重点?什么是考点?早早的罗列出来,就等着课堂上给学生讲解清楚,如此一套流程下来似乎课文就讲完了。

可是,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忽略了课堂的主题——学生。王荣生老师提出“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就是无论是在阅读教学之前、之中、之后,对一篇课文的理解、感受,始终都是学生这一阅读主体的理解和感受”。我应该感谢这课堂的最后六分钟,可以说是学生带领着我完成了本篇课文的第三个教学目标。

所以,走下讲台,我告诉自己,不要把每一节都设计的满满当当,给课堂留一些空白,就是给学生一次解决疑惑的机会;就是给课堂一次生成的机会;也是一次促使教师自我反思的机会,因为那最后的几分钟,会带给你意外的惊喜和收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1 10:32:17 | 只看该作者
《穷人》教学设计

导入:同学们,都说《穷人》写得很精彩,可老师读完课文,字里行间找不到一个“穷”字,这些穷人真的很穷吗?你是从什么地方读到的?请大家细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去捕捉哪些地方写出了穷人的“穷”的?默读勾画,感悟最深的,做简单批注,然后小组分享,等会请同学上台交流。好,开始默读。1——2段

师:(生细读1分钟后)也许这 “穷”字藏某个词语中,也许这“穷”字藏在一个标点中,也许这 “穷”字藏在一组对话中,也许这 “穷”字藏在对环境的描写中,也许这 “穷”字藏在某一处细节里。细细阅读,才会发现更多的东西。阅读,就是发现。

师:好,现在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从哪些地方读到了穷人的“穷”?

吃:黑面包、菜只有鱼,勉强填饱肚子

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

劳动工具:破帆

劳动条件:丈夫清早出去。。。。夜里十一点。。。。冒着寒冷和风暴。桑那从早到晚的干活。环境恶劣。

4、通过刚才的读,你还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1)桑娜的勤快。(小屋里温暖而舒适,没什么可抱怨的)

(2)桑娜此刻是什么样的心理呢?从哪些词可以看出?

对丈夫的挂念和担心。(“始终”一词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时钟敲打也反映了她的担心,多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一面自言自语,一面十字祈祷,这些都直接表现了她的挂念和担心。)

感情朗读自言自语的话,读出桑娜的感情。

作者从屋外恶劣天气写到屋内的温暖舒适,这一对比反映了桑娜的家境和勤快,然后又从屋内写到屋外,使我们感到虽然妻子在温暖舒适的屋内,但她内心无时不在挂念着海上捕鱼的丈夫,心情正如大海的波涛。)

5、小结:在这一段的学习中,我们注意了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深入理解,更好地体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

3——11段

桑娜在小屋子里焦急地等待着,可是始终不见丈夫的影子。她再也坐不住了,来到海边没看到丈夫,却看到了一副令人揪心的画面。请同学们第3——11段。

A 、桑娜怎么想起了去看西蒙?她敲了几次门?她有那些心理活动?从这些心理活动中你看出了什么?(1.关心女邻居2.很有同情心3.善良)

小结:是啊,往往越是穷人,越是善良!让我们一起跟随桑娜走进西蒙的小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1 10:32:47 | 只看该作者
B、推开西蒙家的门,桑娜看到了什么?你们看到了什么?谁能用朗读来描述这个画面?(指读)

师:看到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感想?请联系相关词句来说一说。

•西蒙家更穷。“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稻草铺”、“旧衣服、旧头巾”。      

•西蒙深爱孩子。“临死前拿自己的衣服给他们盖上”睡得又香又甜”

•孩子很可怜。手要抓住什么似的”不愿离开,不愿死去。

你的感受:这情景真让人揪心。

西蒙的家境让人同情,西蒙的不幸,让人揪心;西蒙的孩子,让人特别心疼。(齐读)  能够心心相通的也只有桑娜了,她是怎么想的?

又是怎么做的?读一读找一找

8段:1.动作很干脆(动词)这一系列的动作做的那么自然没有迟疑,可见她把西蒙的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善良的桑娜。

2. 心理: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丈夫受的了,为什么还要把邻居的孩子抱过来?她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什么也没想,来不及想什么,善良的本性)

你有什么感受?读出敬佩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18: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