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纷争。曹操统一北方,孙权坐断东南,刘备占领西蜀,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彼此之间,争城夺池,勾心斗角。
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自称“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不久,大将关羽率领雄兵自江陵至樊城(今湖北樊城),把曹操手下的大将曹仁围困。曹操派遣于禁、庞德领兵援助。正赶上秋雨连绵,汉江暴溢,平地水深数丈,于禁所率七军被淹。于禁率诸将登高远望,视察水情。关羽乘大船赶到,围攻于禁。于禁投降,庞德战斗被擒,不屈而死。一时之间,关羽声威震华夏。为躲避关羽的锋芒,曹操想迁徙许都。丞相军司马司马懿劝阻曹操迁都,并建议曹操说:“关羽得志,必然引起孙权忌恨。丞相派人联络孙权,令其袭击关羽后方,樊城之围自解。曹操采纳了司马懿的计策。
不久,曹操接到曹仁紧急求救的报告,立即任命爱子曹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领兵去解樊城之围。曹植即将出征,太子曹丕设宴饯行。他将曹植灌醉。曹操召见曹植,要面授机宜,结果,曹植酩酊大醉,竟不能接受敕教,率军出征。曹操勃然大怒,罢免曹植,临时改派大将徐晃领兵出征。
徐晃统率的队伍都是新兵,没打过仗,根本无法同关羽的精兵争锋。按照曹操的指示,徐晃领兵行进到阳陵陂屯驻,等待曹操再调集一支部队到达,会合后一同前进。正当曹操为调集兵马着急的时候,东吴孙权派人给曹操送去一封信。孙权在信中说,他打算发兵西进,袭击关羽的后方──江陵、公安二城,以援助曹军。只要夺取了江陵和公安这两座重要城池,关羽必生后顾之忧,肯定会退兵。那样,樊城便可以解围。可是,孙权在信中特别叮嘱,这件事情要绝对保密,千万不能泄露出去,否则,关羽有所准备,事情就难办了。
曹操召集文臣武将,商议怎么处理这件事?大伙都说:“此事应当保密,照孙权的意见办。” 唯独谋士董昭有异议。他说:“任何军事行动,都必须权衡利弊,最终的目的是要获得最大的利益。我认为,我们可以表面上答应孙权严格保密,暗地里将这件事情泄露给关羽。关羽听到孙权要袭击他的后方,如果产生顾忌,从樊城撤兵,我们便获得了好处。关羽退兵后,肯定会找孙权算账,那时候,我们再来个坐山观虎斗,静等收利。”曹操和群臣们聚精会神地聆听,董昭接着分析说:“假使我们真的保守秘密,一点风声都不泄露,让孙权顺利袭取了江陵和公安,独享利益,那我们就失策了。”
对于董昭的策略,曹操点头称是,群臣也觉得分析在理。
董眧继续分析说:“樊城被围困已经很久,将士们得不到救援的消息,城内粮草一天比一天少,人心一定慌恐不安。万一发生什么变故,事情就难办了。所以,还要把孙权派兵西进的事情泄露给樊城内的守军,让他们吃颗定心丸。依我看,关羽是个硬汉子,倘若他认为江陵和公安两城防御坚固,肯定不会贸然退兵。”
“好,就按照你的意见办!”曹操拍板决定。他先复信给孙权,表示对其袭击关羽后方绝对保密,然后派人通知徐晃,叫他将孙权的信复写数份,绑在箭头上,分别射进樊城和关羽军营。
被困樊诚的曹军,得到孙权将派兵袭击关羽后方的消息,士气大振,纷纷准备出城反击关羽。再说关羽,他反复阅读孙权写给曹操的信,满腹狐疑,举棋不定。他既不敢孤注一掷,指挥部下猛攻樊城,也不肯拔营起寨,撤退江陵。
几天之后,孙权的军队果然袭击了江陵和公安。关羽接到江陵、公安两城失守的消息,暴跳如雷,连夜撤兵,退保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行至章乡(湖北当阳东北),中了孙权的埋伏,被东吴将领潘璋擒杀。
在这场三股势力的复杂纷争中,曹营谋士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善于分析,权衡利弊,利用矛盾,巧借外力,不费一兵一卒,既解了樊城之围,又借外力歼灭了劲敌,同时进一步激化了吴蜀的矛盾,使自己获得了最大的利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