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5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故事 少小咏菊寄壮志 长大冲天欲均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3 01:09: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黄巢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农民革命家。他是唐朝末年农民大起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传说黄巢小时候在祖父和父亲身边玩耍。祖父和父亲正一起以菊花为题作诗。就在他们谁都没有作出诗来的时候,黄巢随口吟道:“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赫黄衣。”



父亲觉得黄巢的这两句诗思想有些怪,要打他。祖父却说:“让他再作一首菊花诗。”



黄巢稍微思索,便高声吟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古人将天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方。每方都有神灵主管,主管东方的神灵,称“东帝”,又称“青帝”。黄巢的咏菊花诗既含有强烈的不平之气,又表达出强烈地改变不平现状的雄心壮志。



可是,黄巢才七八岁,他的不平之气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就得从黄巢生活的时代背景去考察。



黄巢生活在唐朝后期。那时候,支撑大唐盛世的经济基础──均田制遭到严重破坏。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713-756),达官贵族依仗权势,广占良田,设置庄园,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气,而且这种风气愈演愈烈。咸通年间(860-874),任岭南节度使的韦宙,在江陵有一处庄园,“良田美产,最号膏腴”,积谷七千堆,人们称他为“足谷翁”。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营田使施汴,依仗势力,一次就夺取农民土地数十顷,原来土地的主人全变成他的佃户。这些大官僚、大地主对佃户的剥削非常残酷。宰相陆贽就说过:一亩田地,官税五升,而私家收租,有的达到每亩一石,二十倍于官税。不堪忍受大官僚、大地主剥削压迫的农民,便把逃亡当做脱离苦海的出路,纷纷背井离乡,寻求活命。有个叫李渤的官员上疏报告,渭南县长源乡本有四百户,由于不断有人逃亡,现今只剩一百多户。这种现象十分普遍。杜甫在诗中写道:“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唐朝后期社会状况的真实写照。正是这些活生生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让幼小的黄巢产生了不平之气。



黄巢是曹州冤句(今山东省菏泽市西南)人。他家世代以卖私盐为业,以较富裕。黄巢读过书,能写诗作文,也练过武,会骑马射箭,为人豪爽,爱扶困济贫。



黄巢也参加过科举考试,但没有考中,这更增添了心中的不平之气。他又作了一首咏菊诗,名为《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并对前景充满胜利的信心,写得很有气魄。



公元875年2月,山东、河南一带的农民三千多人,在滑州匡城县的长垣(今河南省长垣县)起义。起义军的檄文指责唐朝政府官吏贪污腐败、赋税沉重繁多、赏罚失去公平。起义军首领王仙芝自称“天补均平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意思是说,他要代表上天补足人世的不平,并明确宣布自己是四海之内一切反唐势力的总头目。同年夏天,黄巢率领数千农民在冤句起义,响应王仙芝。随后,两支起义军会师;王仙芝任起义军最高统帅,黄巢担任“判官”,地位仅次于王仙芝。起义军自称“草军”,表示出于草莽,是农民的队伍,跟朝廷的官军有本质区别。起义军从山东转战到河南、安徽、湖北一带,屡次打败官军,所到之处,杀贪官,分财物,沉重地打击了当地的封建统治者。



朝廷不能剿灭农民起义军,就改变策略,进行招降。唐僖宗封王仙芝为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并立即派太监前往湖北蕲州授官。听到朝廷封他为官的消息,王仙芝非常高兴,让官位迷住了心窍,暗中搞起投降活动。其实,左神策军押牙,只是神策军中管理仪仗之类的小官,没有实权。至于兼任的监察御史,也只是挂名的荣誉头衔。朝廷不过是用一个无足轻重的官衔,想把王仙芝控制在皇帝身边。



黄巢事先并不知情。当朝廷派来的太监在蕲州起义军大营宣读封官诏书之后,黄巢对王仙芝背信弃义的叛卖行为,极为愤怒。他跳起来,指着王仙芝鼻子说:“当初我们共立誓言,横行天下,今天你独自去左军当官,教数千起义弟兄何去何从?还我兵,我走!”话音未落,黄巢一个箭步冲上去,抡起拳头,砸在王仙芝头部。此刻,起义军众将士纷纷责骂王仙芝。在群众的压力下,王仙芝不敢接受朝廷诏书。从此以后,黄巢率领本部两千人马也与王仙芝分道扬镳。



王仙芝率部转战江西、湖北、河南、淮南各地,队伍壮大到数万人。878年二月,在湖北黄梅,王仙芝遭到官军攻击,起义军五万人壮烈牺牲。王仙芝败退到山东老家,官军穷追不舍,最后杀死他。



黄巢离开蕲州后,率部北上打回老家山东,队伍发展到上万人。877年二月,黄巢攻破郓州,杀死节度使薛崇,接着,乘胜攻下沂州,队伍也发展到数万人。878年,王仙芝余部在尚让带领下,投奔黄巢。黄巢成为众望所归的农民起义军领袖。起义军将士公推黄巢为统帅,称“黄王”,号“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黄巢废除唐僖宗的年号“乾符”,建立自己的年号“王霸”,设官分职,组建起与唐王朝不共戴天的农民政权。



“冲天”、“均平”是黄巢提出的农民革命的政治纲领。“冲天”,就是用武装斗争把封建帝王打翻在地,冲垮唐朝统治;“均平”,就是均世间贫富的不平,否定封建土地剥削制度。从此,“冲天”和“均平”,就成为黄巢农民起义军的光辉旗帜。



那时候,唐朝的军事力量大都集结在北方,南方兵力比较空虚,黄巢采取“避实击虚”的方针,向长江以南挺进。878年,起义军橫渡长江,迅速攻占安徽、浙江的许多州县。接着,起义军又以惊人的毅力和速度,在短短一个月里,劈山开路七百多里,从浙江突入福建,占领福州。第二年,起义军攻占广州。在广州,黄巢发布文告,痛斥官吏贪暴,宦官专橫,声明要北上攻取长安,推翻唐朝。



879年初冬,起义军攻克广西桂林,乘木筏沿湘江进入湖南,一举攻克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随后,起义军转战湖北、江西、浙江、安徽一带,从采石渡江,突破官军防线,又渡过淮河。此时,起义军已经发展到六十多万人。



起义军纪律严明,跟军纪败坏的官军适成鲜明的对比,深受百姓欢迎。为了分化唐朝统治集团,黄巢分别给诸藩镇送信,要他们各自守垒,不要冒犯起义军,并声明起义军将入东都洛阳,很快到达长安,向唐朝皇帝问罪,跟你们无关。这招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880年,起义军占领洛阳。唐朝皇帝组织不起有效地抵抗,起义军轻而易举地突破天险潼关,以一天百里以上的行军速度,逼近长安。唐僖宗狼狈逃往四川。



881年1月8日下午,起义军先锋部队开进唐朝统治的老巢──长安。部队军容威武雄壮,“甲骑如流,辎重塞途”。先锋官尚让一马当先,慰抚百姓。他紧抱双拳,频频向夹道欢迎的百姓致意,说:“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起义军在长安城里,镇压没来得及逃跑的贪官污吏、恶霸豪强,追索他们的财产,把没收的财物分给穷苦人民。长安城沉浸在人民盛大节日的欢腾中。



1月16日,黄巢即皇帝位,国号大齐,改元“金统”。“大齐”的意思,就是要建立在政治上、经济上公平均匀的国家。当时有一个官僚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叫韦庄。他写了一首反动诗,名《秦妇吟》。诗中借一位贵族秦妇之口哀叹:“扶犁黑手翻持笏,食肉朱唇却吃齑”,“天街踏尽公卿骨”,“甲第朱门一半无”。意思是说:“那些种地的农夫当上官,粗黑的手拿起上朝用的记事手板,而过去整天动着红嘴唇吃肉的贵族官僚却倒了霉,如今只能啃烂咸菜。京师的大街上公卿大官的尸骨尽让人踩马踏,昔日贵族的豪华宅院,朱漆大门一半都被毁掉!”这恰好说明,当时黄巢“冲天”、“均平”的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变为现实。



遗憾的是,大齐政权建立以后,没有乘胜追歼唐朝军队,给了敌人喘息的机会。唐朝统治者纠集残余势力和地主武装,向起义军疯狂反扑。起义军长期流动作战,没有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当唐朝军队围攻长安时,起义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兵。负责长安东面防务的大将朱温,投降了敌人。883年,起义军被迫撤离长安。第二年,黄巢在泰山附近战败,退入狼虎谷的襄王村。他看到自己的兵力已消秏殆尽,敌军紧追不舍,无法支撑下去,但是,黄巢决不想向敌人屈膝投降,更不想被敌人活捉,于是,他毅然拔刀自刎。起义军余部继续战斗了多年,最后归于失败。



但是,广大农民群众仍然不相信黄巢已死。在陕西、河南一带,长期流传说:足智多谋的黄巢,在走投无路的关头,化装成和尚,逃出虎口,跑到洛阳出家为僧,号称“翠微禅师”。有人还假借黄巢的名义赋诗《自题像》,说:“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天津桥上无人问,独倚危栏看落晖。”在长安、成都、明州都有人为黄巢修建陵墓,在郴州有人为黄巢建立庙宇。这些都说明,黄巢虽已壮烈牺牲,但他却永远活在广大劳动人民的心中。



应当顺便提到的是,那首假借黄巢名义写作的《自题像》诗首句,曾有幸被毛泽东引用到七律《吊罗荣桓同志》一诗中。全诗是:“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2 16:1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