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食材·厨艺·厨心”做题目,不是因为我对厨艺很了解,而是我觉得这个题目可以很好的阐释“统编语文教材与语文教师之间的关系”。
一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没有办法决定教材。就好像厨师,我们从不挑食材,有什么菜就做什么菜。至于厨艺方面,大家各凭本事,能力出众者颇有自己的做菜心得,像上世纪的魏书生等名家,像于绮等名师,自创特色菜。普通语文教师按照菜谱要求,有样学样,有师拜师。真的没有什么依靠的,那就做熟就得。是有人看孩子们吃的不香,吃的没营养,吃的不健康,忽的就责怪厨师厨艺不好,厨师们当然不干。就有专家猛烈批评教师的厨艺不精,语文教学“少慢差费”。
二
语文教材经历过几次改编,越来越好。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2016年,部编语文新教材统一使用,一本全新的语文教材呈现在语文教师面前。关键就看我们语文教师怎么使用?就像厨师一样,有了参翅鲍,还做家常菜,就是暴殄天物。你把鲍鱼做出家常豆腐的感觉,食客们当然不满意,老板也不满意。所以需要厨艺。
三
厨艺,不仅仅是学习就行,很多厨师上过厨师学校,受过专业培训,可是不用心,关键是对做菜不感兴趣,没有钻研厨艺,开发新菜品的兴趣。把做菜当成一种谋生的工作,而非自己的事业。语文教师也多是专本科毕业,教学的技艺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锤炼。然而技艺很容易熟练,形成教学“舒适区”。很多教师就是迷失在自己的“教学舒适区”,形成了教学技能发展的闭环状态。
四
厨心就显得很重要。名厨皆有厨心,有理论有实践,开创特色菜系。看看历史上的名厨:梵正,五代时尼姑、著名女厨师,以创制“辋川小祥”风景拼盘而驰名天下,将菜肴与造型艺术融为一体,使菜上有山水,盘中溢诗歌。王小余,清朝乾隆时期名厨,烹饪手艺高超,并有丰富的理论经验。他烧的菜肴香味散发“闻其臭香,十步以外无不颐逐逐然”。袁枚的《随园食单》中,有许多方面得益于王小余的见解。王死后,袁枚为了纪念这位优秀厨师,专门写了一篇《厨者王小余传》。王小余是中国古代唯一死后有传的名厨师。
名师皆有追求,有探索之心。看看姚竹青老师的“大语文教学法”,王君老师的青春语文,董一菲老师的诗意语文,丁卫东的“慢语文”!
五
厨艺是技艺,受困于物。《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凤姐奉贾母之命,挟了些茄鲞给刘姥姥吃,刘姥姥吃了说:“别哄我,茄子跑出这味儿来,我们也不用种粮食了,只种茄子了。” 凤姐向刘姥姥讲解说:“把才摘下来的茄子把皮去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
一道普通的茄鲞,食材普通。但是辅助的作料繁复,可以偶尔品尝,普通人家学不来。如同语文教学,受限于地域、知识水平、师生朋友支持等等,有些是我们学不来的技艺。但是并不妨碍我们拥有追求之心,用同样的食材,用自己的心法,做出不一样的“茄鲞”。
六
厨心就是思想,厨心就是特色,化万物入食材,随变化而烹饪,不疫于物,随心而定。《红楼梦》中“惜春用雪水泡茶”即是明例。于万千繁杂中抽丝一缕,为心中所思,取明月清风入味。有些“厨师”,善于就地取材,善于发挥特长,深思深研,自创一套。教师有思想,从教课走向课堂教学艺术走向教育思想,哪怕微小也会熠熠闪光。
有探索之心。有思想追求,比有所成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儿童教育家李吉林.1978年开始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与研究,不断用心思考探索深化,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构建了情境教育的理论框架及操作体系,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
七
读林清玄先生的散文精选,《食家笔记》一文中有《张东官与麦当劳》一章,对我触动颇深。先看看林先生的说法:张东官,乾隆的御厨,官居七品,更得皇帝的宠爱。大概是清朝最后一位最有名的厨子,从皇帝对他的赏赐,别人对他的敬爱有加。好厨子就如同艺术家,原不必来自宫廷,民间也自有奇葩。 就说一道“豆豉炒豆腐”“不知用何种配料,就膳档规之,帝殊嗜爱”。“豆豉和豆腐”都是民间之物,任何乡下村妇都能做这道菜,可是张东官的火候却可以惊动皇上,一定是厨之外还有艺。“厨之外有艺”是中国菜的传统,不但要在味道上讲究,在颜色上讲究,甚至在名字上也都别出心裁,犹如新诗创作。看到好的名字、好的味道、好的颜色,忍不住会从人的喉头伸出一只手来。
对于教师来说,张东官代表着教师对教育教学艺术的追求和造诣,教师应该追求做张东官式的人,你的课堂,你的辅导,甚至你的作业批改,都充满着独特性、艺术性。有你自己的特色,你的特色能发出馨香,让学生成为你的粉丝,你的追随者。因为你,学生喜欢上了你教的学科,进而把你的学科当做一生的事业。
八
语文教学的现状是部编语文教材已经到位,“优质食材已备好”,语文人需要解决如何使用教材,如何让教材发挥其传承文化、教育学生、培训语文能力的作用。我想一身“厨艺”,一颗“厨心”是必备的。不必妄自菲薄,袁枚诗曰“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小珍珠也会熠熠闪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