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即社会,这是陶行知前辈提出的观点,而做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班集体,又何尝不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呢?这个社会的组成成员都是单纯的孩子,所以它不比大社会的复杂,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里有权力机关——以班主任为首的班委组织;有法律法规——班规、班纪、学生守则;有各级行政执法机关——组长课代表,凡是社会具有的组成部分没有一样落下,所以它也是有复杂性的,面对这样一个即“单纯”又“复杂”的小型社会,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让它有条不紊的按秩序运行呢?
今天我想先设置情景,请大家身临其境解决问题,然后我把我的方法与大家分享的方式来与大家交流。
情景:买住房要选好位置,才会住的心情舒畅,心情舒畅了才能保证生活质量;而在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座位就是他们“住的房子”,坐的是否舒心也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质量。如何让孩子在班内“住”的舒畅呢?
初一时因为大家都不熟悉,自然是按男女生,个子高低来安排,但这样的弊病很多,性格不和,关系不好,相互影响,这些问题一个个的向外冒,不停的向我这个班主任袭来,让人应接不暇,只好临场发挥,个个击破。但层出不穷的问题始终没个头。
初二了,大家都相互了解了,就有了挑选同位的意愿,但这时孩子们大多把关系好坏列为第一条件,试想两人对脾气,就有话说,话多了,下课就说不够,势必会延续到课上,或者随时找到了两人的共同兴趣点,就不管是在什么环境下,先过了嘴瘾再说。更有甚者,两人发挥“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你帮我做一道题,我让你抄一下答案,一来二去,两人的感情日增,成绩却日减,等引起重视时已晚矣,只能悔不当初,但时间是不能重回的。鉴于以上种种考虑,只能扼杀孩子们的愿望,由老师做出“合理”的安排,但众口难调,矛盾时有发生,在“合理”的座位上会发生太多不合理的事,应接不暇的感觉并没有因为孩子们大了一岁而改善多少,于是在初二下学期我便怀着忐忑不安的心理做了让孩子们自选座位的决定。
但自选并不能随意乱坐,我提出了一点要求:要两人共同写出申请,并在申请书上写明两人坐在一起的利与弊,如何发挥利而克服弊。这样一来,就限制了座位的随意性,毕竟是十三、四岁的小大人了,会做出正确的判断了,又有申请书的制约,当然我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参考”作用,因为毕竟有孩子们自己的意愿在里面,矛盾就少了许多,因为座位而产生的纠纷也减少了,我忐忑不安的心才算安定了下来。
进入初三,坐了一学期的座位又渐渐引起了孩子们的不满,他们又叫嚷着要换位了,这回我决定再大胆些。
教室后面的公示栏内张贴出一张纸:“自选座位公示图”,我把班级的座位空白图画出来,让孩子们自己填写,不公可以自选座位,还可以自选同桌,自选小组。但可不能乱填,因为下面有“自排座位须知”:
1、用铅笔填写,如不满意可用橡皮擦拭重改,但必须本人自己写,他人无权更改别人的意愿(有授权也不行),不准写学号,且各字要写完整;
2、钢笔标记的为小组(有四人,也有六人),自由结合(注意成绩,身高,性格等因素);
3、如果有人意见冲突,可自行商讨解决,解决不了可把两人或多人名字都写在格内(字小些,不准出格),由老师协调解决;
4、如果有小组间排座前后顺序有冲突,按个子高矮排(高个的绝对人数和平均身高);
5、自排座位注意原则:小组内不能同时存在两个“大话王”;各小组成员不能全为同性;小组成绩综合成绩要平均,不能出现过强或过弱;找同桌,找该小组成员须考虑是否能互帮互助,不要过分考虑关系的好坏;特别注意初三孩子应该关注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张榜不到一天,座位都会基本排定,其合理程度不亚于老师亲力亲为,效果还不错,相信在孩子们自己意愿的调配下安排自己的家,孩子们会“住”的很舒适的。
在此基础上,班上的一些任务都可以以此为分配方法,比如卫生责任区的分配,就可以采取自主申请的办法,这样,孩子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自己完成的质量也有了保证,这对班级的稳定,好的班风的养成,班级内孩子的快乐指数提高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之,班级管理,细节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首先要公平、公正。无论什么集体,无论做什么事情,第一法则就是公平、公正,否则这个集体不会稳定,这件事情必有遗憾。
其次是要坚持。持之以恒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做为管理者也是这样。孩子是没有定性的,设计的各项活动如果没有人不停的提醒,监督,他们的热情会逐渐降低,最终消失殆尽。
只要让班级建设的目标内化为每个成员的自觉追求,一个优良的集体就形成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