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1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研文章 关于当前作文教学的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7 00:54: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巩固并提高从阅读中获得的知识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的作文教学中还普遍存在教师命题学生写、教师批改学生看的教学模式,完全背离了作文教学的创新理念,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改进作文教学,落实课程改革《语文课程标准》(下称新课标)理念,还作文教学以本来面貌,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一、两个作文教学案例



案例一,一位教师执教五年级习作《我的妈妈》,教师说,本文要反映出伟大的母爱。学生抓耳饶思,苦思冥想,老半天后,一个学生说:“老师,我从小失去了妈妈,怎么写?”另一个学生说:“老师,我的妈妈很小气,能写吗?”还有的学生说:“老师,可不可以写爱唠叨的妈妈,爱打麻将的妈妈呢?”老师说:“不行!”顿时,学生都傻了眼,只得埋头“编造”。



案例二,另一位教师同样教学习作《我的妈妈》,情况是这样的:首先,教师和学生一起拟题,一会儿,黑板上出现了许多好题目,如《爱管“闲事”的妈妈》、《能干的妈妈》、《爱打扮的妈妈》、《妈妈的小秘密》、《我是妈妈的“粉丝”》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真实的妈妈,顿时,教室里像炸开了的锅,同学们互相介绍自己的妈妈,选择适合的题目,几十分钟后,50多位真实的、活生生的、各具特性的妈妈出现在学生和老师面前。



二、作文教学的现状



以上两个作文教学的案例,很显然,后者是我们的推崇的。童言无忌,写妈妈,既可以写妈妈的伟大无私,也可以写妈妈平常与贪心。让学生选自己想写的材料,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思维去思想、去创造,从而发挥他们头脑的真正作用,这才是作文的本来面貌。但是,当前作文教学很多都像案例一一样,滑入了一种程式化和模式化的范式,束缚学生的头脑,从而使作文教学走入低效甚至于无效的死胡同。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拘于教材



许多教师完全依托教材,教学中缺乏对单元文本作相应的补充──很少作延伸性配套阅读训练、写作训练。即使有配套阅读教材,也很少利用,就课文教课文,教师自己无味,学生哪还有盎然情趣?缺少了审美体验,自然失去了对语文的兴趣,失去了对作文的兴趣。



作文时更是如此,教师布置作文,根据内容命一个题目或叫学生自拟题目,就叫学生写,学生心中无底,胸是无谱,胡编滥造,作文交上来以后,教师蜻蜓点水似的写个评语,或“中心不突出”或“材料不详实”、或“语言欠生动”或“文题不相符”,等等,没有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只是过多的指斥与批评。这种作法,学生得益定少,必也难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2.脱离生活



作文是生活的需要,作文来自于生活,作文表达与生活紧密关联,然而目前学生远离作文源头──生活,学生困于繁重的课业负担又压缩了自由支配时间和空间,或者沉迷于网络与游戏、视听世界,很少走入生活,观察周围的缤纷世界,更缺少参与社会活动,难以体验细致入微的芸芸众生的社会生活。总之,学生隔离了无限丰富鲜活的生活,造成作文素材的缺失,视野的盲区,写起作文来无病呻吟,呆板空洞,缺少真情趣味,缺乏鲜活的时代感。



3.缺乏阅读



现在的学生因影视和网络的影响,书读得太少,甚至许多学生已完全失却对读书的兴趣。这样,学生对民族文学作品的认识不足,对外国文学作品更是了解不够,对文学作品里细腻的人物形象的刻画无从感受,精心塑造的技法无从体会,描绘景色的渲染效果无从把握,精粹的语言美感也无从感受。即使学生虽知故事梗概,但也很难进入艺术情境中,不能够同人物共悲喜,从而无法体验语言的魅力,无法产生对语文的兴趣,无法得到由丰富的文本阅读所带来的思想积累、语言积累和审美积累,而提高作文水平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4.忽视情趣



很多的作文教学只重视作文的形式,而忽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像前面所讲的案例一,强调统一的中心思想,而忽略学生现实生活的差异。在对范文的引导赏析中,教师也忽视对范文描述情境的创设体验而过分强调范文的“文字”本身,不创设情境、用真实或仿真实的氛围去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而条分缕析地解剖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作文形式,把本来富有情趣的、丰富多彩的作文支解成作文知识解读课。又如命题作文中,既不考虑学生的日常生活、情感世界,也不组织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感受,学生当然面对题目抓耳搔腮,瞎编乱造,长久必使学生仅有的灵感火花熄灭,情趣消失。



三、作文教学的改进



针对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和缺失,改进作文教学,落实《新课标》,还作文以本真面目,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1.联系生活



学生作文来自生活,作文教学要与无限丰富的生活相联系。首先,教师应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带领学生走出学校的小课堂,走进社会的大课堂,把学习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学生的写作素材来自生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叙写生活的真实。只有生活真实、感情真挚,文章才会感人,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能自主地描述自己熟悉的生活,做到“我心写我事,我口抒我情,我手写我心”。让学生想写啥就写啥,爱写啥就写啥,写出来后再进行启发与引导。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处理好“立意”与“生活”的关系。我们要摒弃“预先立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熟悉的身边的生活素材中提取所要表达的中心,然后从所要表达的中心来对照生活,并对生活素材进行详略、取舍的加工,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



2.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体会到作文的“有趣”,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学生才有劲去学。教师可有意识地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如配合节日举行庆祝活动、游艺活动,也可以引导学生写组织过的参观、郊游,对人类艺术文化、艺术品的欣赏,还可以通过采访活动、调查活动等去了解人类的艺术。学生通过丰富而有趣的各种活动,当学生回顾活动、介绍事件或人物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关注家庭、深入社会、体验生活,作文教学的前期准备早已经水到渠成了。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体会成功中提高对写作的兴趣。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学会寻找欣赏他们文中的亮点:一段话,一句话,甚至一个词,都可以作为大加肯定。要重视每一次作文讲评,大面积地肯定学生的作文,让每一次作文,都成为学生尝试成功的机会。把作文评讲课变成学生接受成功喜悦的鼓励会,是写好作文的加油站。这样,必定强化学生写作的欲望,通过不断的内化,让学生作文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作文教学就会有新的突破。



3.培养“人文性”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学做真人,追求真知,吐露真言,抒发真情,让课堂充满人文的味道,才能使作文成为一种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的活动。



(1)追求人性美。教学中给学生适当增加个性化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接触多种风格的文章,引导学生学习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大千世界的观察和认识,养成读书、看报、有选择地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让学生把社会作为课堂,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享受独特的情感体验……(2)展示个性。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地选择表达的内容和形式,写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世界的观察、人情的体味,写自己的观察、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想象、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说套话、假话。(3)培养创新能力。教师要强化学生求异创新的意识,鼓励学生运用课外知识自己去创作,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敢想敢写,进行跨越性写作。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作文的定位,切实改变观念,引导学生深入生活,通过课外积累,丰富人文涵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作文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动笔,乐于表达真情实感,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吴立岗著 《小学作文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3] 田荣俊著 《新课程小学作文教学概论》上海远东出版社



[4] 廖华主编 《小学语文教学心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5] 邹晓华 《小学作文也要讲究人文合一》《教学与管理》杂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7 00:55:00 | 只看该作者
新秀小学 马尚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9 00:3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