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6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期中特辑】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重要材料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8 13:55: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七年级上册材料分析题训练

1、阅读下面材料: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请回答:
(1)这段材料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生产情况?神农为什么“教民农作”?

(2)列举出这个时期我国长江、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典型代表以及他们种植的农作物。

(1)这段材料反映的是原始农耕时期的生产状况。神农“教民农作”是因为“人民众多,禽兽不足”。
(2)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典型代表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他们种植水稻;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典型代表是半坡原始居民,他们种植粟。

2、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1) 上述材料出自哪位历史人物之口?

(2)材料中“轩辕”指的是谁?相传,他对民族有哪些杰出贡献?后人尊称他为什么?

(3)材料中“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与哪个事件有关?

(1)孙中山
(2)黄帝;制造房屋、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其妻发明养蚕、抽丝技术。联合炎帝打败蚩尤,征服炎帝,统一黄河流域,炎黄部落走向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人文始祖。
(3)涿鹿之战。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
-----《史记》
请回答:
(1)这句话是说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那一个君主?
(2)哪一次大战导致了商朝的灭亡?
(3)试分析一下商朝灭亡的原因。

(1)商朝帝纣
(2)牧野之战
(3)昏庸乱德,宠幸女人,搜求珍奇贪图享乐,苛捐杂税修造鹿台,横征暴敛充实巨桥,侮慢鬼神,残杀忠臣,酒池肉林,刑法残酷。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1) 材料说的是哪个诸侯国称霸的事?

(2)这个诸侯国“霸诸侯”的背景是什么?

(3)这个诸侯国有哪些称霸的有利自然条件?

(4)管仲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5)管仲“相桓公”取得了什么成果?

(6)桓公在称霸过程中提出了什么口号?

(7)公“霸诸侯”正式被周天子承认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1)齐国。
(2)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领导权,相互征战,竞争“霸主”。
(3)领土广阔,盛产鱼、盐。
(4)
①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因地制宜,大开铁矿,发展渔盐业。
②组织两万多人的常备军。
(5)使齐国成为当时最 强大的诸侯国,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6)“尊王攘夷”。
(7)葵丘会盟。

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史记》
请回答:
(1)商鞅何时、在何人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

(1) 根据你的判断,商鞅是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3) 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1) 在公元前356年,秦孝公。
(2)法家。
(3)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推行县制。
(4)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神农氏(炎帝)在中午设市场,招引各地的民众,集聚了各地的货物,交易之后,各自都得到想要的东西离开了。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中华民族的形成有何特点?中华民族的主干是什么?

(2)材料二说明神农氏时出现了一种什么社会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距今已有多少年?

(3)和神农氏同时代、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 的人是谁?

(1)由多民族融合而成。华夏族。
(2)出现早期集市。距今约四五千年。
(3)黄帝。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这些话是谁说的?他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

(2)他在教育上有什么成就?

(3)为了巩固政治统一汉朝哪位皇帝开始用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并在思想领域采职了什么措施使汉朝形成“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儒家思想的精华是什么?

(1)孔子。 儒家学派。
(2)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仁政、民本思想等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1)上述这段话是谁说的?他生活在哪个时期?

(2)他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这个学派的创始人是谁?

(3)他在政治上有什么主张?

(1)孟子、战国时期
(2)儒家学派 孔子
(3)提出“春秋无义战”,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合理使用自然资源。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1)这是谁的诗句?意思是什么?

(2)诗中“秦王”是指谁?“扫六合”指什么?

(3)他在历史上最伟大的一项功绩是什么?

(4)“秦王扫六合”的战略是什么?

(5)“秦王扫六合”,先后兼并了哪六国?

(6)“秦王扫六合”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李白  秦王扫平了天下,虎视眈眈,何等雄武!
(2)嬴政。统一天下
(3)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采取了远攻近交和各个击破的战略。
(5)韩、赵、魏、楚、燕、齐。
(6)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分立和相互混战,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局面。

10、阅读下列材料: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请回答:
(1)这句话是谁说的?是什么意思?

(2)由此爆发了什么起义?主要领导者有哪些?

(3)起义军在何地建立了政权?

(4)这次农民起义有何历史意义?

(5)写出与这次起义有关的成语。

(1)陈胜。壮士不死就罢了,死就要死得轰轰烈烈,难道那些王侯将相,都是天生的贵种吗?
(2)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
(3)陈。
(4)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5)揭竿为旗,斩木为兵。

13、阅读下列材料:“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请回答:
(1)张骞是什么时候的人?他被谁派往西域?

(2)西域是今天的什么地方?汉武帝以前那里的情况如何?

(3)你认为张骞对我国历史有何贡献?

(1)西汉。汉武帝。
(2)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汉武帝以前,那里是小国林立,天山以北的一些小国受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3)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情况,沟通了西域同各国和西汉的联系,为汉朝经营西域打下了良好基础。打通了一条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交通要道,即著名的“丝绸之路”。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题勤求古训博采众长
(1)上述材料出自哪一位历史人物?他生活在哪个朝代?

(2)此人的著作是什么?他被后世尊称为什么?

(1)张仲景  东汉
(2)《伤寒杂病论》“医圣”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上述材料出自哪位历史人物之口?他生活在什么时代?他最伟大的著作是什么?

(2)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3)读了这句话你有何感受?

(1)西汉司马迁。汉武帝时期。纪传体通史《史记》。
(2)人最终都会死,但有的人死得值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却轻如鸿毛。
(3)感受到司马迁为追求历史的真实而勇于牺牲的精神。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1)这是谁的诗句?上述历史材料是对哪个历史人物的评价?

(2)上述诗句是什么意思?这个历史人物辅助谁建立了什么国家?

(3)材料中的“三分国”是指哪三国?

(4)请列举与这个历史人物有关的两个成语。

(1)杜甫    诸葛亮。
(2)意思是说:诸葛亮凭借他的才智,争得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建立了盖世功业。他创造的八阵图,成就了千古英名。刘备、蜀国。
(3)魏、蜀、吴。
(4)三顾茅庐、鞠躬尽瘁。

17、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材料二:
图片请回答:
(1)材料一说的江南指哪一地区?

(2)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3)用事实说明“民勤本业”表现在哪些方面?

(4)江南地区的开发有何历史作用?

(5)材料二说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历史作用?

(6)材料二所说事件发生在哪一朝代?列举出这一事件中的其它两项措施。

(1)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
(2)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气候较热。
(3)修建水利工程,开垦荒地,种植水稻等农作物。
(4)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5)孝文帝促进了民族融合。
(6)北魏;“略”。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材料二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表
图片
材料三 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
请回答:
(1)孝文帝改革是在什么样背景下进行的?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是孝文帝改革的什么内容?材料三与孝文帝改革哪一内容有关?

(3)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孝文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4)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如何?

(1)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相互交往,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成为趋势。
(2)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3)迁都洛阳。
(4)促进了北方各族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19、阅读下面的材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此材料出自什么著作?作者是何时什么人?

(2)这一著作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怎样?

(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部书包含了哪些方面的价值?

(1)出自《水经注》;作者是北魏杰出地理学家郦道元。
(2)以全国水道系统为主,详细地记叙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物产、矿藏、风俗等,至今仍是研究我国古代地理的重要著作。
(3)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20、材料:后人称(兰亭序)道媚劲健,绝代更无。

(1)左图中是哪位历史人物?他生活在哪个朝代?

(2)他被后人称为什么?

(3)他的代表作是什么?有什么美誉?

(1)王羲之 东晋
(2)“书圣”
(3)《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易错点

先秦时期
易错点:
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已经学会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3.半坡人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粟,制作彩陶;河姆渡人居住干栏式建筑,种植水稻。
4.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
5.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一夏朝。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6.夏、商、西周三朝的开国君主分别是禹、汤、周武王
7.西周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实行分封制,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局势,扩大了统治范围。
8.司母成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
9.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
易混点:
1. 化石、遗址、遗迹是研究早期人类的主要依据。
2. 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使用天然火,但北京人不仅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这是北京人进步的地方。山顶洞人则更进一步,会人工取火。
3. 纸出现之前中国书写材料的演进:陶器(刻画符号)→龟甲、兽骨(甲骨文)→青铜器(金文)一竹木简、丝帛(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
4. 不能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只能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字。
易考点:
一、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二、分封制,西周为巩固统治而实施的一项社会等级制度,周天子根据血缘关系和功劳大小将土地、平民、奴隶进行分封给诸侯,建立侯国,诸侯又可以继续往下分封,等级鲜明,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诸侯的义务:服从天子,缴纳贡品,镇守疆土,服从周王调兵。
作用: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使得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1.政治上:争霸兼并战争不断,出现了局部统一;各国实行改革变法,成为增强国力的重要手段。
2.经济上:铁农具使用范围得到推广,土地私有制得以确立。
3.思想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景象。
4.社会形态上:春秋时期,奴隶制度逐步瓦解;战国时期,封建制度得以确立。
5、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易混易错:
判断一场改革成败的标准不是改革者的生死,而是是否实现了改革目的,是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商鞅变法中商鞅被处死,只能说明变法不是一帆风顺的,但不能说明变法失败,因为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推动了秦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6、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易混易错:都江堰和灵渠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作用是防洪、灌溉;灵渠是运河,主要作用是航运。另外,前者是秦国(战国时期)修建的,后者是秦朝时修建的。
7、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诸侯争霸兼并,法家思想顺应时局需要,受到统治者青睐。
(2)儒家的政治理念体现了民本思想,虽不适应春秋战国纷争的时代需求,但对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易考点:各家学派代表人物及主张。



秦汉魏晋时期
易错易混:
1、知道秦始皇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1)秦国≠秦朝,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而秦朝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由秦始皇建立的一个统一的朝代。
(2)在秦朝开创的各种制度中,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中央集权制度,其最本质特征是皇权至高无上。
(3)县制并不是秦始皇首创,早在商鞅变法时已经出现;秦始皇将县制发展为郡县制并推行全国。
2、秦始皇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贯穿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始终,沿用了2000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根源为战国时期法家韩非的思想。
秦的统一,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并使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使中国文明史和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易考点:秦的统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3、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
秦末农民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第二阶段指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军推翻秦王朝的统治。
4、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汉武帝“大一统”不叫“大统一”。统一仅止国土,大一统则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多个方面。
(2)秦始皇统一后,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做为标准货币。汉武帝时期统一铸造五铢钱。
(3)秦始皇“焚书坑儒”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对儒学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态度,但二者的本质相同,即均为文化专制的手段。它们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4)关于治国思想,秦朝采用的是法家思想,西汉初年采用的是道家思想,汉武帝及以后历代封建王朝则以儒家思想为正统。
易考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列表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统治措施的异同。

易错点:
1. 重要历史名词书写:
张骞、贾思勰、王羲之、西域都护、民族交融(不要写成“民族融合”,更不能写成“民族合并”)
2. 其他
(1)魏的建立者是曹丕,不是曹操;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不是三国时期。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核心是“汉化”,汉化的过程也是北魏封建化的过程。
易混点:
1.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而非张骞开通了丝绸之路。
2.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江南地区的开发指的是南方经济得到初步发展,经济重心南移指的是南方经济优于北方。
易考点:
1.联系“一带一路”时政热点,考查古代丝绸之路和对外交往
2.以造纸术为例考查中国传统文化
3.由北魏孝文帝改革考查民族交融
4.司马迁对史料的考证及治史态度有时成为命题材料,适当关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2 16: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