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4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校2011年清明节扫墓(祭扫烈士墓)主持稿主持人串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3-31 08: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1年清明节小学生、中学生扫墓主持词大全
一、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在和煦的春风下,我们镇中小学全体师生,满怀崇敬的心情,来到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寄托我们的哀思,激扬我们的斗志。现在我宣布灌南县镇中小学“缅怀先烈精神,继承先烈遗志”祭扫革命烈士墓仪式现在开始。

    二、全体肃立,向革命烈士默哀三分钟。

三、礼毕。

四、请少先队员代表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

五、先烈们,你们是祖国的骄傲,你们是人民的楷模,你们的事迹感人至深,你们的精神永放光彩。

此时,我们仿佛看到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壮举,仿佛看到先烈们视死如归、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先烈们,你们的鲜血没有白流,革命自有后来人,共和国的土地上鲜花竞放。我们要学习你们的思想,继承你们的遗志,发扬你们的精神,请听少先队员们坚定的决心(少先队员献词)

六、请少先队老队员代表发言。

七、请韩校长讲话,大家欢迎。

(韩校长讲话)

感谢领导对我们殷切的希望,我们一定会高举先辈传过的红旗,好好学习,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八、下面举行新队员入队仪式:

1.宣布新队员名单。

一(1)中队 46人    一(2)中队 47人

一(3)中队46人     一(4)中队48人

2.请老队员为新队员佩带红领巾。

3.请大队辅导员带领全体新队员宣誓。

九、请新队员代表讲话。

十、队员们!我们胸前的红领巾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让我们连接起共和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沿着烈士们的足迹,为了共和国的伟大振兴,让我们一起在英烈的墓前呼号!

辅导员: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全体队员:时刻准备着!

十一、镇中小学“缅怀先烈精神,继承先烈遗志”祭扫革命烈士墓仪式到此结束。

请全体同学按顺序绕墓一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3-31 08:34:00 | 只看该作者
清明扫墓主持稿

主持人:邱爱素

一、纪念碑前整好队。

二、出团旗、队旗

                    唱队歌

三、主持人:现在我宣布钱仓镇中心学校2010年清明节祭扫烈士墓仪式正式开始。

又是一个清明节,我们站在了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天空为今天垂泪,松涛为今天呜咽。 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有多少革命先烈长眠于地下。历史不会忘记他们,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我们更不会忘记他们。今天,在这里我们以现代化飞速发展的现实和少年儿童过着无比幸福的生活来告慰英魂,先烈们,你们安息吧!请代表为烈士们敬献花圈。

四、代表敬花圈。

五、默哀1分钟。

主持人:清明雨洗烈士墓,风吹松柏苍竹劲,缅怀先烈英雄事,热泪盈眶祭英魂。下面让我们向长眠在此的烈士们致默哀。

六、主持人:默哀结束,请全体师生向革命先烈三鞠躬.

七、代表献词

主持人:烈士精神永不朽,烈士光辉照长空,烈士墓前思英雄,无限悲痛无限情。团委代表代表献词。

请少先队员代表献词。

八、宣誓

主持人:同学们,今天我们站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深知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是革命烈士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作为少先队员,我们一定不辜负烈士们的遗愿,踏着烈士们的足迹奋勇向前,现在请同学们跟我一起举起右手,握紧拳头宣誓:

人民为先,祖国至上,

诚实勇敢,自律自强;

奋发有为,誓作栋梁;

振兴中华,再造辉煌。

宣誓人:x x x

十、主持人:请辅导员黄松蓉老师讲话。

请大队辅导员带领我们呼号:————“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

十、主持人:

烈士业绩照千秋,星星火炬指向前,千言万语表决心,革命遗志我继承。烈士们,我们将牢记你们的丰功伟绩,继承你们的遗志,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了祖国更加强盛,家乡更加繁荣,而奋发努力,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来告慰你们的英灵。下面请团员、队员们围绕烈士墓走一圈,献上自做的小白花,以表敬意!

十一、退旗

主持人;2011年清明节祭扫烈士墓仪式结束,请同学们整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12: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