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单元人文主题是生活的记忆,旨在引导学生穿越历史,了解往事,汲取营养。从语文要素来看,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回忆性散文、传记文学的文体特点,学习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同时从中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其中《藤野先生》和《回忆我的母亲》属于回忆性散文,也是讲读课文。
讲回忆性散文,我们常常去解读“这是一个怎样的人”、“人物的品质是从哪里表现出来的”“作者是怎样写的”的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站在文体特征的角度去关照,就会发现这些问题所围绕的核心是“人物形象的塑造”,而塑造人物形象,恰恰是小说类文本所要达成的目的。小说中人物是作者塑造出来的,而回忆性散文的人物是存在在作者记忆里的,所写的故事也是作者本人所亲身经历的,回忆性散文中的“他”是作者感情的外化。
回忆性散文的特殊性,决定了应该怎么教。本单元备课时,我也查阅了一些关于散文教学的研究性文章。其中《重构散文的文体知识与教学知识》(王漫,《语文教学通讯》2010.03B)一文虽发表于10年前,但现在读来,对于现在的散文教学现状还是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文中指出散文的本质艺术特征是贵在有“我”,品读散文的关键,是要体会作者的个人性情、微妙情绪和独特感悟。散文的魅力和价值,更在于情感体验之中对社会、人生的一种领悟和思索。因此在散文教学中,一是要抓住作者的独特感受,切忌“贴标签”化的概括,要把握每一位作者、每一篇散文情思的独特与深刻;二是散文教学的关键不是分析人物,而是找到作者最想说的那句话。这给我们的散文的课堂教学设计其实提供了很好的指引,即散文的教学要重视作品中的“我”,要通过反复品读重点句子,揣摩体会作者的独特情感。
基于此,我将“这个人物对于作者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作为两篇课文的核心问题,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课堂活动的设计。并分别选取了两篇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或段落作为抓手,设计了反复朗读的环节,去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回忆对象对他来说有怎样的意义。
《藤野先生》选取了文章倒数第二自然段“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知道”这一句中的“伟大”一词作为切入点,引出主问题为什么作者说藤野先生是伟大的?他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回忆我的母亲》则选取“我应该感谢母亲”这个短语为切入点,引出主问题母亲是个怎样的人?给我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同时,为了强调文体特征,我将《藤野先生》中梳理的回忆事件问题设置为从“我”的角度,梳理文章的事件;《回忆我的母亲》中设置为我回忆了母亲勤劳一生的哪些片段?片段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从而引导学生在梳理事件的时候总结出回忆性散文的结构特点,即回忆对象和回忆者双线交织、过去和现在双线交织的结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