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策划一次出游活动 课题 | | | | 通过学习了解策划出游活动的组织过程及设计绘制要点;尝试简单的活动策划;初步形成活动的设计能力、规划能力、展示能力、整体把握能力。 | | 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讨论策划出游过程,通过策划书、路线图、备忘录的设计与制作增强学习能力。 | | 通过对家乡旅游资源的了解,激发学生爱家乡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合作精神。 | | | 1、策划的内容与方法。 2、策划书、路线图、备忘录的设计绘制要点。 | | 1、 策划内容的丰富性、新颖性。 2、 组织工作的严密性、科学性 | |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策划一条路线及作出相关策划书等。 | | | | | | | | |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与方法 | | | | | | 教师引导学生课前可以通过回忆以前出游的情景;或以组为单位尝试性策划一次出游的活动;或通过在网上查阅资料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策划出游活动有所了解。 | | 在跨学科的知识运用上引导学生,如策划书、路线图的内容和文学、自然、地理、历史等知识有关,通过学生的课前收集作品及资料等活动拓宽艺术视野或学习的空间。 |
教学环节 | | | 教师可以用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录像中的内容。 了解学生的兴趣,并指出如果能策划一次出游活动,将可以在活动,将可以在活动中感受自然、陶冶性情、增进友谊。 | | 结合学校的出游地点或城市的著名风光播放录像,配以音乐,或展示自制、收集的自然风光、花鸟动物等摄影图片、资料。 请根据录像内容,说明一下是哪里的风光,其特点如何?说说你最希望到哪里旅游?为什么? | |
教学环节 | | | 本环节的设计以美术为中心,融合美术的各门类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旨在通过策划一次出游活动,使学生学习策划的有关知识,并且把与之相关的其他美术知识综合起来应用以达到最佳效果。 | | 学习策划的有关知识。课件展示,师生共同学习。 理解并掌握策划的含义?出游策划包括哪些内容? 1、策划书:含义:是发起人的号召和动员,语言要鲜活有力,具有吸引力。 相关美术知识:插图艺术、美术字的编排与设计、手绘路线图知识。 学科联系:其内容涉及语言写作、自然、生物、地理、历史等知识。 2、路线图:含义:用各种形式的图例和醒目的箭头标明行动路线。 相关美术知识:平面设计知识(面与色、疏与密等);建筑与环境。 学科联系:地理、生物等 3、备忘录:含义:细心思考物质准备,用简单的手法画出。 相关美术知识: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手绘线条造型表达。 | 理解与实际练习相结合。 学生可以尝试性练习策划书的书写;并掌握路线图的科学运用。 |
教学环节 | | | 教师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多采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如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媒介、网络知识的资料获得途径的介绍等) | | 教师提出设计要求,安排学生以分组为单位进行独立的设计创意,教师巡回指导。(配以背景音乐,使学生愉快进行) | 学生以分组分工的形式:每4人一小组,每小组负责一条旅游路线的策划。(一人负责总编排,一人负责策划书,一人负责路线图,一人负责备忘录) |
教学环节 | | | 主要通过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增进学生组与组的学习与交流活动,促进学生的友谊,享受成功的喜悦。 | | | 各小组展示成果,交流经验,听取建议与评价(如策划的创意,展示的效果。) |
教学环节 | | | 通过教师的点评,学生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为今后创作打下一个基础。 |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对展示中优秀的作品给予及时鼓励,对于存在问题的作品给予合理化的建议。 | 学生可以结合师生的建议,利用课后进行及时的修改,创意设计,再进行评比展示活动。 |
第十课 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 课 题 | | | | ⑴通过学习学生理解旗帜和标志的意义、作用及艺术特点。 ⑵了解设计的基础知识,掌握设计的基本技能。 ⑶尝试进行设计体现旅行团特点的旗帜和标志。 | | 采用欣赏分析的方法,掌握旗帜和标志的相关知识、特点,结合所 获得的知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设计。 | |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现代审美意识及学生的合作与策划意识,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快乐。通过对家乡旅游资源的了解,激发学生爱家乡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 | | 1.了解并掌握旗帜和标志的设计规律、设计方法。 2.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能力和形象概括能力。 | | 1.设计出形象简练、意图明确、有装饰美感的标志。 2.旗帜和标志在色彩和图案上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 | 旗帜与标志的作用及设计,多注意留心身边优秀旗帜和标志的作品 | | | | | | | | |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与方法 | | | | | | 教师要创设情境,如以实物投影仪呈现课本资料,电脑课件呈现课题。 | | |
教学环节 | | | 引导学生对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与历史、地理、人文文化背景关系的认知。了解色彩对比的一些原理,从而认识标志艺术。 小组议论: ⑴ 训练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能力。⑵训练陈述个人的设计意念、审美观点与综合集体设想的能力(通过对设计意图、色彩等的描述,形成一次感受形式美的情感升华)。 体现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 | 课件和实物投影仪呈现各类的旗帜和标志作品。 研究项目:⑴如何在旗帜和标志上体现旅行目的地的特色?⑵什么样的色彩搭配适合制作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 教师介绍标志这一视觉传达设计艺术。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做简单归纳。 教师要以课件和实物投影仪呈现旅游名胜、古迹的资料和不同的旗帜与标志设计作品,并作形象方面的比较。 学生浏览鉴赏,教师作背景、特色介绍。 教师结合旅游名胜古迹的特色介绍旗帜外形设计、标志设计的基础知识。 ①旗帜外形设计基础知识:基本形与基本形组合。②标志设计的基础知识:标志设计的含义;标志的构成形式分类;标志的造型要素与构成形式;标志设计的要求。 | 首先,学生先浏览鉴赏。 其次,学生分小组议论所浏览的不同的旗帜和标志资料,畅谈个人感受,小组代表归纳成文字并代表小组成员进行陈述。 |
教学环节 | | | 拓展学生思路,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浏览鉴赏我国旅游名胜、古迹资料,了解祖国的美好河山,激发民族自豪感,激发起爱国主义的热情。 通过将旅游名胜、古迹的形象与标志的形象进行比较,认识标志的造型特点。 了解标志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形知识,通过设计训练了解标志的表现形式和设计过程。 | | 教师安排学生设计制作学校春游或秋游时班级的旗帜和标志。 设计要求:要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出造型独特、体现出个性的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 | 学生进行设计制作:设计小样,准备在实物投影仪投放,陈述设计意图。 学生议论、比较。 学生进行设计小样修改、完善。 学生完成制作。 |
教学环节 | | | 对于各小组的优点,教师要及时指出,及时给予鼓励引导,使学生在创作中得到审美和成功的喜悦。 | | 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地理等知识进行对旗帜和标志进行评述。 | |
教学环节 | | | 让学生课后进行历史、地理跨学科综合知识的学习与调研。 | | 为了帮助学生合理科学的加深理解,要给学生布置相应的思考题:在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设计意图基础上,尝试分析其他各类的旗帜和标志设计思路。 | 安排学生收集各类旗帜和标志设计,在学校橱窗或班级墙报进行展示(附说明文字)。以班级集体形式进行。 |
第十一课 文化衫的设计制作 课 题 | | | | 学习文化衫、外形与图案的基础设计方法;对空间与结构有初步的认识,了解色彩的合理搭配规律,尝试运用材料进行文化衫的设计制作。 | | 通过确立活动的主题,分析文化衫和帽子基本作用及文字图案所起到的装饰作用,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激发学习兴趣,尝试运用简单的材料设计绘制文化衫。 | | 通过文化衫的设计,培养学生之间的互相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 | | | | | | | | | | | | | | |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 | | | | 在有动感音乐伴奏下,让同学们在教室展示事先收集的文化衫和帽子。 讨论:①哪一组表演得最出色?②哪一组展示的文化衫和帽子最有特色?③文化衫和帽子有什么作用?有什么文化内涵? | |
教学环节 | | | 学生分组竞赛,各小组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教师的演示中,让学生懂得制作的过程与道理。 以及学生在着手制作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 | 你最喜欢什么样的文化衫?如果参加某种有主题的活动,市面上的文化衫能否满足你们的审美需要?等等。 问:⑴如何才能展示具有个性特点的文化衫和帽子?⑵如何才能摆脱千篇一面的现象? 教师亲身示范文化衫的设计制作步骤:展示一件空白文化衫,用手蘸颜料在上面拍印掌印,让学生也参与制作。 课题深入阶段:设计文化衫时我们应注意什么问题? 图例展示,并问:⑴主题是什么?⑵运用什么图案?⑶如何搭配色彩? | 学生经过思考、回答。 ( 按照自己的独特的想法进行设计就能避免千篇一律的现象。) 学生认真观看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
教学环节 | | | 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在积极制作中体验创意的快乐。 掌握一定的制作步骤。 | | 教师提出设计要求:⑴主题:一次出游活动的文化衫的设计。如:夏令营的行装、秋游行装、科技考察行装等。⑵要求:设计独特有新意,体现个性风格,比例适度,造型具有美感。 | 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设计制作,小组长安排落实好任务,进行讨论、构思,并勾画草图。 |
教学环节 | | | | |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互动活动:各小组作品的优点有哪些?有无需要改进的地方?等等。设立奖项: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最佳色彩奖、最佳表演奖、最佳合作奖、最佳搭配奖…… | 各组展示本组作品,并派一代表介绍本组文化衫和帽子的主题和特色,运用色彩的含义、图形的寓意、造型的特点。 |
第十二课 用相机记录我的旅行 教学目标: 1、了解用相机记录旅行的表达方式和意义,学着用摄影表达旅行中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用摄影的手段丰富自己的生活.学习摄影欣赏和评述的方法,形成摄影的基本素养.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教学重点;用相机记录旅行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重点:拍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旅行照片。 课前准备:准备与旅行相关的照片。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并制定出旅行拍摄计划。 教具:课件,查阅资料,教科书。 教师设备与条件:教学器材、多媒体教室、图片资料、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新课导入:播放一段某景点的宣传片,请学生谈谈观片感受.分析片中展现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的特点,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二、 讲授新课: 1.老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曾经用相机记录过旅行吗?如果只是用书面文字或口头语言去描述你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是否能全面地表达清楚呢? 2.学生: 看课本,听讲.讨论自己看到的图文资料或用相机记录旅行的经历. 3.老师小结: 用相机记录旅行,会留下充足的话题和丰富的影像资料帮助我们去回味山河美景与风土人情,汇集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也可以作为进行其它类型美术创作的素材,使我们从中获得灵感. 结合书上范图和刚刚欣赏过的课件以及学生自带的照片资料,组织学生围绕”思考与讨论”和”学习建议“中的话题进行讨论。 三、 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首先,注意将同一主题不同视角和景别的照片分类,并说出各自表达内容的特点。然后,将已归类分组的照片用富有变化的板式粘贴在自己个人相册和小组展板上,配上适当的图文,装饰完成。 (肯定学生讨论结果并作补充和评论。) 四、 作业展评: 五、 小结: 今天我们的学习只是用摄影的钥匙开启了生活与自然的大门,并且一起分享了点滴的收获和感悟。今后我们在美术学习的道路上会发现和创造更多的精彩画面。继续去记录和表现充满魅力的自然与生活吧! 六、 教学反思: 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造一定的文化情境,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 做为教师的我,没有能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知识没能做太多的延展,只是在自己的美术领域里传输知识,所以以后我要增加自己的各方面知识, 我在上课的时候比较重视教学手段,如电影,录像范画,甚至故事,游戏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 在课堂上我注重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 第十四课如何欣赏雕塑作品(选修) 课 题 | | | 1、雕塑种类、特点以及中外雕塑的比较 2、如何欣赏雕塑作品 | |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雕塑艺术及其特点,提高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 | | | | | | |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 导引:1、两位同学上讲台摆一个他们自己认为很酷的姿势,在让下面的同学讨论一下两位同学的姿势如何?由此引入今天的课题。 2、问一下同学们平时见过哪些雕塑?给他们留下怎么样的印象?能看出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 一、导入新课:先出示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作品的图片各一张。问美术分为哪几类?再问一下同学们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吗?由此引出雕塑念。 雕塑:可雕性、可塑性的材料,通过雕、塑、铸、焊等手段制作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审美理想的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 二、雕塑的分类: 1)、按材料:石雕、木雕、竹雕、泥雕、金属雕、冰雕、石膏像等 2)、按空间形制(形态):圆雕、浮雕、透雕 圆雕:不附着背景的完全立体的可从四面观赏的一种雕塑。如《思想者》、《菊花仙子》 浮雕: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厚度,根据凸起的高度可分为浅浮雕和高浮雕 透雕: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背景部分,有重视一面艺术效果的单面雕,也有双面雕。如室内的屏风 3)、按功用和所放的位置:城市雕塑、园林雕塑、纪念性雕塑、室内雕塑等。 三、雕塑艺术的特点: 1、雕塑的形体: 雕塑作为三维空间的实体,给予人的感受,首先来自它的形体。形体美是雕塑的形式美的灵魂。雕塑的形体,不仅要比例匀称、结构严谨,更要通过形体展示形象的动势、情绪与生命力。例如, A、罗丹的《思想者》。罗丹是法国近代最著名的雕塑家,被称为“近代雕塑之父”。他是旧时期(古典主义)的最后一位雕塑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最初一位雕刻家。这尊雕塑是罗丹为《地狱之门》中央的门楣而作的。雕塑的人物形态是弯腰屈膝,右手托着下颚,嘴咬着自己的粗手,陷入苦苦的思索之中。眉弓突起,双眼深陷隐于暗影之中,咬肌凸起,全身肌肉紧张。强化了他的苦闷、深思。 B、摩尔的《斜卧像》。这是1957——1958年为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楼创作的雕像。这是一件抽象化的雕塑,描绘的是一位斜卧翘首远望的女性。 像这种表现性的雕像,强调主观精神,审美理想。这样的雕塑应从内在的意境去观看,不能单看外表。 C、雕塑具有体量感,它直接影响着观赏效果 与主题的表达。 例如,河南洛阳《卢舍那大佛》的体积之大和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数量之多,都是构成迫人气势和宏大气魄的重要因素,也是作品内容的重要方面和表达主题的重要因素。 2、雕塑作品的象征性和寓意性 雕塑形象单纯,难于作复杂的描绘所以作者利用其形体变化,体量和外轮廓造成雕塑的节奏韵律感,赋予象征性和寓意性。如法国马约尔的《地中海》。他以丰满的女人体象征美丽富饶的地中海。 马约尔是一位善于刻画女性美的艺术家,他从一个形象和姿态中显露出内心的情感,形体表达内在精神。 3、注重作品的材质和内容的关系 材质美和材质与内容的统一,便是雕塑艺术的重要特点。《鳖》是一件因材施艺,构思奇巧,造型成功的小石雕。作者琢磨得精细逼真,同时在印体石上留有粗糙的砸痕来保持石材原有的特点。这是利用材质肌理对比和加工留痕,增强表现力和审美情趣。 霍去病墓的各种动物雕刻多是利用石材的原形稍加雕凿,既使其具有生命,又保持了石质的美感。 4、雕塑作品与环境的协调统一性 雕塑作品大多是为某一特定环境制作的,使作品作用与环境,并使环境成为作品的组成部分共生出新的景观。爱得华的《美人鱼》,是置于丹麦哥本哈根海滨公园中的巨石上。她倚坐在水边礁石上,是礁石、海水、天光、倒影都成为作品内涵不可缺少的部分。 美国的《红色立方体》是纽约海上保险公司大厦前的雕塑。在林立的高楼大厦间,斜立的几何体和几何形楼群,形成了正与斜的对立统一关系,暗示了保险公司。强烈的红色使它成为公共环境中的点睛之作。 作 品 欣赏 公元1506年1月4日,意大利人佛列底斯在罗马提图斯皇宫遗址的废墟上种植葡萄时,挖出一座群雕像,后为罗马教皇尤利乌斯二世购藏于梵蒂冈伯尔维多宫。教皇总建筑师桑加罗鉴定,认为是提图斯皇宫杰出的这一群雕是由阿格山德罗、波利多罗斯和阿典诺多斯三位雕刻家于公元前50年左右完成的。群雕取材于希腊神话特洛伊战争的故事。 拉奥孔是特洛伊城阿波罗神庙的祭司。拉奥孔是特洛伊城阿波罗神庙的祭司。他在特洛伊争中警告同胞千万不要中希腊人设下的木马计谋,因此得罪了希腊保护神雅典娜。雅典娜为了惩罚拉奥孔,立即派两条巨蟒从田奈多斯岛直奔特洛伊,首先咬死了拉奥孔的两个儿子,然后又缠绕着拉奥孔,用毒液浸透他的肉体。群雕表现的就是这一悲剧情景。 命运三女神 希腊古典时期大理石浮雕。古希腊雕刻家菲狄亚斯及其学生于公元前438年——前432年作。它是古希腊著名建筑物帕特农神庙东山墙上群雕《雅典娜诞生》中的一组雕像,现存3个无头无臂的女神,名字分别叫做阿特洛波斯、克罗托和拉刻西斯。她们是纺人的生命之线的神灵。克罗托把羊毛放到纺锭上,纺生命之线;拉克西斯纺羊毛,使生命之线通过各种命运的波折;阿特洛波斯剪羊毛,剪断生命之线,使生命终结。此图所示,她们身着长裙,姿势随山墙形状而异,由高到低安排得自然协调,体态优美多资,错落有致,尤其古代希腊式的宽大衣裙,刻画得柔软轻薄,衣纹线条流畅轻盈。雕像表现的是投掷铁饼运动过程中的—个动作瞬间。掷者弯腰扭身,左脚拖后,脚尖点地,全身重心落在弯曲的右脚左手往右膝方向摆动,持铁饼的右手摆到行将发出投射力的根点,从而使身躯的转折也达到力度和紧张度的饱和点。作者解决了人体雕塑重心落住一只脚上的动态问题,突破了雕塑艺术时空的局限和静与动的对立,即寓动于静,以右脚作垂直线为轴心构架形体,那前倾的上身,下垂的左臂,后杨的右臂,向后摆动的左脚正好左右展开,相互平衡、协调。那握铁饼的右臂张力、转体收腹的胸肌和腹肌、弯曲的右腿筋肉,都生动地表现出运动员在积蓄力量、瞬间爆发的最佳动态。运动员的双臂组成一个弓形,它与身体曲线相呼应。在肌体力量凝聚的同时,却保持着面容的相对宁静,这就是艺术家在写实的同时所作的理想化加工。正因雕塑出掷者的强壮体魄与准确优美的动势,而成为奥林匹亚比赛的纪念碑。现藏意大利罗马特尔美博物馆。 受伤的尼俄柏女儿、尼俄柏和她的女儿 希腊古典时期大理石雕刻。原为古希腊雕到家斯珂帕斯约于公元前440年作。此系罗马时期的摹制品。1583年在罗马发现了9件大理石摹制品,其中有此两件作品。在希腊神话,尼俄柏是忒拜国王安菲翁的妻子,生有七男七女。尼俄柏经常炫耀自己产女众多,嘲笑女神勒托只生阿波罗(太阳神)和阿尔忒弥斯(月神)—男一女,并禁止忒拜妇女向勒托奉献祭品。女神受了嘲弄,复仇心切,派遣阿波罗用弓箭射死尼俄怕的七个儿子,让阿尔忒弥斯射死七个女儿。前者塑造了尼俄柏的一个女儿背部中箭,作最后挣扎的情景。她处在半跪状态,衣裙脱落在右腿上,身体后倾,痛不欲生,即将倒下,表现出濒于死亡时极度痛苦的表情,能产生令人内心恐惧和怜悯的艺术效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