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21-10-8 00:18:19
|
只看该作者
11. 故宫博物院 教学反思: 1.让学生搜集有关故宫博物院的资料图片,运用《故宫的记忆》音频导入新课,可以激发 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出故宫参观路线图。整体把握文意,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3.运用微课助学,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感受文章的内容,避免了说明文的枯燥性。开阔了 学生的视野,观看后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习作: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教学反思: 1.让学生课前搜集“让生活更美好的图片或文字资料”,为本节课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做好了 准备。2.运用《明天会更好》音频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说出哪些事情 让生活更美好,为本节课的习作打好基础。3.运用微课导学,开阔了学生的习作思路,拓宽了学生的选材范围。4.范文引领,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学生更好的运用本节课所学方法,写出具体事例, 表达真情实感。
语文园地三 教学反思: 1.课前布置学生主动预习,查阅诗人朱熹的相关资料,了解《春日》的写作背景,有利于课 堂中的理解与背诵。 2.运用《春光美》音频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园地内容的理解。3.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自己喜欢 的片段,并谈出喜欢的理由,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了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 意力,掌握园地内容的目的。 4.运用微课助学,让学生在欣赏春光美的同时,理解背诵古诗。感受春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 象,体会朱熹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12、桥 教学反思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 自己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怀,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将村民们送上跨越 死亡的生命桥。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党员书记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我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谈一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然后围绕“课文中 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细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汉的有关语句,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之后与 同学交流自己对老汉的认识。在学生对老汉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又让学生画出课文中令自己感动的句段,谈一谈原因, 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自己的感动,从而升华对老汉的理解和认识。朗读时,要注意 引导学生读出洪水的肆虐,情况的危急,人们的慌乱和老汉的沉着、镇定。要让学生在朗读 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加深对老汉的理解,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与作者、 文本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在学生理解、感悟了课文内容之后,我还注意从表达方法这一角度 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让学生再次深入到文本,看一看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想一 想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指导学生从课文结构的安排、句式特点、语言描写等多个角度引发思 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不过教学这篇课文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有些句子,学生体会得还不够深入。结尾处如果给学 生树立一些优秀党员形象,让学生更清楚地明白像老支书这样的党员在人民生活中不仅仅只 是这一个而有很多很多,老支书只是许许多多优秀党员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13、穷人 本文的题目叫做《穷人》,但是课文中却没有出现一个“穷”字,但是全文“穷”意浓浓, 那现在老师把这个“穷”字擦去,那你们将给课文取什么题目? --好人、善人 是的,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
14、在柏林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篇小小说,篇幅很短,但是涵义很深。它是一篇关于战争题材的小说,从车厢 里的一幕镜头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本国人民和其他国家人民带来的 灾难。在教学中,我先以谈话的方式说起关于战争的话题,让学生说一说关于战争的诗歌或影视作 品等。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学生更快地带进一种氛围,为学习课文做准备。然后我按照如下的 顺序来组织教学:探究标题的深意--逐层剖析文本--从文题入手品味主旨--感悟学习 本课的写作技法。每个环节都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每 个学生都能够认识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危害。学生自我探究的环节进行得不够顺畅,可能是学生年龄小,对战争方面的内容了解较少导致 的。今后教学中,对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考虑充分,以免出现“冷场”现象。
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 教学反思: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语交际中来,每个同学都能开口讲话,懂得 了要说服别人支持自己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该怎样去说。在教学中,学生练习交流和教师指导占用时间较多,导致后面的分组练习时间不够用,很仓 促。今后在教学中一定做好预案,充分考虑好时间因素,合理分配。
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 教学反思: 这次习作的目的是要求学生了解虚构故事的特点,自己创编故事。在实际教学中,我先和学 生一同回顾了刚刚学过的三篇课文,也就是说三个虚构的故事,让学生真切感受虚构故事的 特点,为自己的创作做准备。然后学生自读三组环境和人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组去展开 联想写作文。在这个环节,我做了较为具体的指导,让学生注意到时间、地点、人物身份、 性格特点等,这样学生的联想才切合实际,编写出的故事才有可能吸引人。这些地方做的比 较到位,学生完成情况较好。 对教材提出的写作时让学生尝试写环境,以及写心理活动的建议没有落实好,在今后的教学 中要适时地予以补充。
15、夏天里的成长 教学反思: 《夏天里的成长》一文写出了许多生物和非生物都在夏天里成长的具体实例,最后点明主题: 人要抓住成长的机会,尽力尽快成长。我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的特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基本上完成了教 学目标。但是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不足: 一、为文本创设应有的教学情境这一点不很到位。本文的语言浅显,通俗易懂。例如课文中 讲到了竹子高粱,讲到了小猫小狗,讲到了小学生和中学生,这都与学生的生活关系比较紧 密,而且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物,应该能够很容易吸引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的。可 是教学时,我却没能很好地把学生带入文本之中。二、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能让每个 学生的个性都有所彰显,那么,就无从谈到关注了学生的发展。课堂上出现的冷场现象意味 着教育者自己所存在的问题。今后我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更好地改进。
16、盼 教学反思: 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在讲解课文时,抓住课文主线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自读、探究来 理解课文。我逐段引领学生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来分析,对学生进行词 句段的训练,最后出示两大问题: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 好处。我引导学生先探究,然后汇报,最后教师指导,向学生讲清楚本课的重点,即体会文 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写文章要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我认为本节课在安排写作练习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作品,互相提出建议,做好修改。
习作例文 教学反思 本单元习作例文有两篇,即《爸爸的计划》和《小站》。这两篇课文作为例文的目的是为了 让学生学习“围绕中心意思选择材料”和“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的 写作方法。教学中,我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一篇例文的教学上。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知道课文的主 要内容。然后让学生了解课文各部分的中心意思,分析课文,突破教学重点。最后,要求学生以学习《爸爸的计划》的方法来学习第二篇例文《小站》。 如果学习例文后能接着写作文,效果应该更好。
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 教学反思 本次习作的教学目标是要学生将学到的写作方法直接运用到写作中去。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就 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这次习作要求学生从汉字的文化内涵出发,确定中心意思,然后选取合适的材料写一篇习作。 这个要求与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吻合的,一脉相承。 教学中,我注意了指导,提供了范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果以习作例文做例子,列出选 材的提纲,然后再让学生列提纲,可能实效性更强。
17. 古诗三首 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选编了《浪淘沙》《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三首诗歌。从内容上看,都 是描写自然景色的;从形式上看,都是七言绝句。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第一节课教学刘禹锡的《浪淘沙》,基本教学步骤是导入后,出示自 学提纲,让学生释题、了解作者,熟读古诗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说说诗句 的大意。接下来,学生合作学习,按照提示逐步完成练习,教师检查指导。最后的环节是质 疑探究,抓住重点句子,深入理解,从中读懂诗句蕴含的感情,进而深刻理解全诗。第二课时,按照同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第二首和第三首诗。学生在掌握了学习方法后再来学 习新课,没遇到什么障碍,可谓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我认为这一课的教学还有很多的不足,首先是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学 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在个别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也是造成学生 思维阻碍的一个原因。第二是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不够。 在第一句中的“绿映红”中的“映” 字,学生体会得很好,学习完第二句后,我想让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前两行的江南的明朗绚丽 之美,但在这一环节中,我的引导还不够巧妙,让学生体会得不够细,其实这两种美也是相 互映衬的,可惜我没有点到。认真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只要多学习、多钻研,我想我们会上出更多高效的课。总 而言之,一节有效、精彩纷呈的课,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习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
18.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科学小品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向我们阐述了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这篇说明文的条理非常清晰,从地球“美丽而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三方面介绍 了地球的有关知识,呼吁我们要精心保护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的又容易破碎的地球。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定位在:1.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说出对句子的理解,体会说明文用 词的准确、严谨。2.抓住关键句子理解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 识。3.找出有关的句子,了解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本文的“命脉”,在教学中,我引导 学生抓住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中心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文本,理解文本;再引导学 生谈地球的美丽,资源的宝贵;最后引导学生体会层层深入的说理方法。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效果不错。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致力于引导学生关注“你 从他的朗读中感悟到了什么”“你觉得他那些地方读得好?好在哪里?”„„引导学生围绕 这些方面进行实效性的评价,让评价真正落到实处,这样才会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理想。19、青山不老 教学反思: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 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通过 这节课的教学我明白了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严格细致,但在阅读方法上,也不排斥精 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这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 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 并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另外一个特点是课堂动静 结合,学生实现了自主学习。这节课存在的不足主要是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较单一,引导语表达不够准确,过渡语的表述 缺乏深情;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不是很到位,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老师缺少有感情的读的引导,齐读的形式多样,但未让学生读出应有的情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要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情况,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让学生以 更多的时间亲历文本,与文本对话,是我必须要做到的,今后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 质,上出一堂更好的课。
20.三黑和土地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的教学,我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文本中充分品味语言的内涵。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由理解句子表面的意思过渡到感悟作者蕴藏在句子中的情感。2.讨论阶段,学生在充分讨论的过程中对作者的情感就有了一定的感悟,再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认识上就更深一层次,对今后阅读其他文章也有很大的帮助。
21.文言文二则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第一课选编的是《文言文二则》,这充分说明文言文在我国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重 要的位置。这篇课文比较适合儿童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含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 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的又少,能做到 正确的断句,流利地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教学中我把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 重点。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 思,只有每句意思都懂,才能正确的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教学中我在这方面很下了不少 功夫。其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在教学中我还注意了以下问题: 要充分发挥范读的重要性,教师范读课文本身作用不可小觑,范读文言文更是重要,第一遍 要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起到感染学生的作用。第二遍一定要让学生注意断词断句,做 到准确。要注重指导文言文的读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 句式的语气。在这课的教学中,我还有意的传授了一点儿文言文知识,这样,以后对孩子还是有一点好处
22.月光曲 教学反思 《月光曲》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课文资料意境隽永、文质兼美,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无论是乐曲、语言、情感,都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引导学生感悟体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从鲜明的形象中领略人格美
课文塑造了贝多芬、穷兄妹俩两种人物形象。教学时,抓住人物的外在形象,揭示人物的心灵美,能使学生受到人格力量的熏陶。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钢琴家,理解这一人物形象时,我着重向学生介绍他的生平事迹,以及他的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从贝多芬为穷兄妹俩弹奏乐曲这一故事中,让学生感受到贝多芬不辞劳苦、一心为民作曲弹琴的精神。穷兄妹俩作为劳苦大众的代表,他们生活很困苦,但十分爱音乐,对生活充满了乐观的态度。透过指导学生充分朗读兄妹俩的对话,能深切体会到穷兄妹俩相互关心、相互体贴、相依为命的善良品性。
二、从生动的语句中感受文章美
《月光曲》曲子值得一听再听,而文中的词句更值得反复诵读体会,以帮忙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例如,在朗读第九自然段时,我指导学生抓住“水天相接”“波光粼粼”“霎时间”“一缕一缕”“波涛汹涌”等词句,让学生想象并练说:“透过这些词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体会海面由平静到波涛汹涌、乐曲由舒缓流畅到高亢激昂的变幻。此时,学生虽然没有亲耳聆听《月光曲》,也能透过充溢着优美意境的语言文字,想象出《月光曲》的基本旋律。
三、从优美的乐曲中品味艺术美
《月光曲》是贝多芬创作的经典乐曲之一,其优美的旋律倾倒了无数音乐爱好者。课文中,美妙的琴声让兄妹俩深深“陶醉”,“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这些都体现了音乐艺术的巨大感染力。教学中,在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体会了课文的意境之后,我运用多媒体播放《月光曲》的音乐,让学生配乐诵读,从而切身体会《月光曲》的旋律,感受艺术的魅力。
不足之处:
本篇课文景美情深,朗读时就应是徐缓、抒情的基调,只有个别地方,如描述风起浪涌的语句,语调是激昂的。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把人物思想感情变化的层次表现出来。比如盲姑娘想听贝多芬演奏的急切情绪,皮鞋匠因买不起入场券的隐隐痛楚,贝多芬说明来意时的诚恳、热情,盲姑娘听完一曲后的赞美、惊喜等,都就应读出其中蕴含的感情。课堂上,由于急于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个别地方朗读不够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改善提高,以到达理想效果。
23、京剧趣谈 教学反思 京剧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略读课文教学的目标究 竟又是什么?教学中又如何体现它的教学特点呢?我们该怎么做呢?我认为: 一、明确略读课文教学的目标 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重要信息,尤其要进行略读能力的训练,读懂文章的大意。通过自主阅 读获取信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略 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习 得的方法独立阅读,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同时,要根据单元主题及课文的特点, 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 二、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尺度 略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它的任务比较单一,只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则是 一种教学活动,它承担了更为广泛的任务,不止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 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 纵观本堂课的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备课要注重实质,深钻进去,不能只把侧重点放到了形 式的研究上。相信有了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24、24.少年闰土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自己思考,文中闰土分别告诉了“我”哪几件事情。学生由于课前预习,很快地就说出了文中的四件事: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心里十分清楚,学生的这些答案无非是自己看了相关的参考书。看似学生的回答让我很满意,然而我对于这样的结果却是很失望的。如果学生不懂得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那么在今后的学习或考试中遇到相类似的题目,学生可能还是不会。于是,我就反问了学生:你是怎么得到这样的答案的?大部分学生一下子就被我问住了,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接着,我告诉了学生对文中故事拟小标题的方法。我先让学生自己比较这四个小标题,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有的学生很快就发现了这四个小标题中,每个标题都有一个动词。我引导着学生原本完整的标题应该是“谁(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状态)做什么”,因为主语是大家都知道的,所以省去了。在我的引导之下,大部分学生都懂得了拟小标题的方法。为了进一步地使学生学会相关的方法,我立刻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巩固。我让学生们自己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分别给文中的四个事件起一个小标题。学生将所学习到的方法进行了较好地运用,很快就拟好了四个小标题,分别是: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地熟练掌握,我又向学生出示了鲁迅《藤野先生》中的两段话,分别让学生进行拟小标题。学生很快就拟好了两个标题,分别是:修改讲义、纠正解剖图。通过这样反复地实践练习,班上的大部分学生基本上掌握住了给文中故事拟小标题的方法。
学习完拟小标题这个内容之后,我又向学生抛出了一个问题:在这篇文中,“‘我’认为闰土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通过预习和思考后,也分别说出了闰土是一个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人。接着,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这四件事有没有内在联系?在学生自己的思考和交流及我的引导之下,学生明白了这四件事都是为了突出闰土的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品质。接着,我又让学生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先让他们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学生很快找到了文中中心句是最后一段“的确,我的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我又让学生思考文中的四件事与这个中心句的内在联系,学生很快就说出了这四件事都是为了突出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紧接着,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少年闰土》中,加上一个故事写闰土读书非常用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加上一个故事写鲁迅一生出版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有很多粉丝。你觉得合适吗?学生纷纷说道不合适,因为与文中所要表现的人物品质不统一。我又让学生回到文中,比较一下四个故事作者在写的时候着重点是否一样。学生很快发现了,《少年闰土》中重点写“看瓜刺猹”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重点写“救助车夫”的故事。我告诉学生,用几个不同的事件来突出一个人的品质时,每个事件指向的都应是人物的同一品质,并且几个不同事件在写的时候要抓住最突出的事件来写,这便是文章的写作思路。
学生懂得之后,我让学生自己思考,如果你要写某个同学,你准备用几个不同的事件来突出他的品质,你打算怎么写。学生经过讨论交流之后,分别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整个构思比较清晰合理。在这节课中,我虽然只引导学生学会了拟小标题、理清文章的主要思路两个小目标。但整节课下来,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在语文方面的能力有所提升。整节课目标集中、单一清晰,学生学习得较为扎实有效。只有基于单元导语,展开整合教学,理清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的语文课才会更加简约,学生才会学得更加充分。
25.好的故事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孩子们喜欢挑战有难度的,课前告知课文较难,反而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积极性,为课堂上的轻松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让我对孩子们又有了新的认识,今后多给孩子们创造挑战的机会,让他们从中获取成功的喜悦,自然就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了。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在于,我在课堂中的教学语言过于冗长和啰嗦,总觉得学生还可以理解得更好,回答还可以更完善,于是变成了带着学生“绕圈子”,应该大胆放手,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展示,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我只引导就行,在这方面,我仍需努力。
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反思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课文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共分五段。课文先写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爱戴。接着触景生情地转入对伯父生前的点滴回忆,分别叙述了四件事: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最后总结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呼应开头,点明主题。
在学习本文时,由于文章的结构叙述脉络比较清晰,文中又进行了自然分段,因此,我引导学生首先自己来理清文章的脉络,看文章的每一部分分别写了什么,这样很自然地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给文章的这几部分以加小标题的形式进一步的精炼概括,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于本文的思路更加清晰,尤其是对于理解作者在选材方面为什么会选这样几件有代表性的事例也就更有领悟了。
其实,语文的学习重在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因此,我顺势引导学生,同学们,我们在日常写文章时,以前我们可能大多写一件事,需要把这件事的经过写清晰,通过今天的学习和上一篇文章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在表现一个人物的美好品格时,我们要选择人物的几件事,那么,作者为什么会选择这几件事例呢?我们要仔细揣摩,尤其是在我们写文章时,更要注意选择有代表性的事例,才能更好地表达中心,表现人物的品质。
不足之处,本文的学习,由于过于注重文章写法以及重要语句的理解,对文章的有感情地朗读方面有些欠缺,今后还应该重视这方面的训练,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
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课后反思 《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 周年而作。诗歌语言朴素,感情深沉,蕴 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并号召人们做真正 的有价值的人。这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深刻内涵,感情受到触动。最后我决定通过对比朗读去让 学生感受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的行为以及他们的不同的结果,从而进一步去感受鲁迅先生的爱 憎和人生理想。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诗中举出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加以对比。于是,我紧抓住这一点, 引导学生对比学习,我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对比朗读。通过这种对比朗读,既能 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自然也得到了提升。这样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诗中有许多句子都与鲁迅的人品和文章有联系。如,读到“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时,很 自然地就会想到鲁迅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读到“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也 会联想到鲁迅的著名散文《野草》。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注意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课文,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来理解课文,做到温故知新。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学有所得。 如:“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诗使你联想到什么?(想到了鲁迅先生救助车 夫的情景;不让女佣阿三干重活的情景;让卖票的青年一元钱给他两本书的情景„„)这样 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体会。不过,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 不够。习作:有你,真好 教学反思 这次习作的教学,我力求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充分利用鼓励性的语言,让孩子们对写作充满 兴趣,愿意动笔,激发他们的热情。力求让孩子们“快快乐乐上习作,轻轻松松写作文。” 充分的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引领实现教师、伙伴、自我三位一体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能够不拘教学流程灵活的针对学生的突发情况整体调控教学过程。本节课也有不足和困惑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小组交流时,有个别小组没有真正发挥交流的作 用,流于形式。我认识到,习作教学重在激发学生乐于写作的,乐于表达,表达自己的真情 实感。虽然这节课不是十分完美,但我相信只要我不断的探索,坚持不懈的努力,写作之 花一定会竞相开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