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5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校长论文 素养时代,老师得先是那个有素养的人 ——五项工程之我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4 01:24: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两年,STEM、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时兴词在中国教育界颇热,以至误以为会说几个时兴词就是教育现代化,言必称西方就是教育国际化。非也,陈宝生部长去年9月在《人民日报》署名发文,教育要坚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2018年5月,兴化市教育局全面启动了中小学学生素养提升“五项工程”——“规范书写”“深度阅读”“课堂演讲”“阳光体艺”“实验实践”。“五项工程”适时推进,恰恰是聚焦了核心素养,落实了立德树人,回归了教育初心。

所谓素养,即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道德修养。由此可见素养是以后天习得为主的。“五项工程”顶层设计意义、要求、内容、管理、评价条清缕析。蓝图有了谁来描绘?基层落实计划、内容、课时、实施、反馈如何确保?是一阵风还是一以贯之?是热闹化还是潜移默化?这是每位校长应有之思。而认识、领悟、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师素养的提升。这是校长的第一使命,也是教育教学工作推行的必备条件。“五项工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提升哪些素养呢?

素养之一:管理情绪,学会“爱”

教育需要“爱”早已是古今中外的理论界、实践家的共识。关于“爱”的教育的至理名言多如星辰,在此不表。问题是:当一线教师整天面对秉性不一、才智长短、相貌异同的具体生命个体时,纵使有爱的能力,也失去了爱的想法。常听教师抱怨“这些学生差点把我气死。”听到老师的抱怨,我总能抱以理解。别说是一位老师应对几十位学生这种“一对众多”的状态,就是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这种“一对一”的状态下也常有怨言“你这孩子差点把我气死。”

以上抱怨是一种常态。然而教师屈从于常态往往就会变得平庸,如果反常态则可获得成功。有预言,教师职业虽然古老,但永远不会被替代,即使在人工智能时代。不可替代的原因就是因为教育需要“爱”的情感交流。然而,更现实的是,将来教师不会被机器人淘汰,当下却会被人淘汰。因为,孩子不能选择父母而学生却可选择老师。教师试着从关注学生获得知识向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转变,试着管理自己的情绪学会“爱”。在板桥分校我们倡导教师的“一岗双责”制,双责是指教师既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学生人格形成的塑造者,德育工作不仅依靠班主任,而且要蕴含在各门学科知识的传递中,是每位科任教师的职责所在。

素养之二:联结课程,学会“研”

课程是推进五项工程的重要载体。提到课程往往有两个误区:一是认为课程就要编教材;二是认为课程就要专辟课时。学科课程的单一性与教室空间的封闭性决定了传统课堂的独立性。新时代,教师要打破这种壁垒,能动地联结课程,学会“研”。我想要从两个方面发力:

(一)对国家课程核心素养的准确把握

《人民教育》前总编傅国亮先生在一次讲话中提出一个观点,“教育要由教知识点向教知识的要点转变。”这就是要求教师能根据核心素养抓住教材最本质的东西。要有对本学科内课程的整合能力,让“形散”的知识“神合”。原东北师大的史宁中校长在谈及数学模型时,说小学应用题13种类型太多,其实就两种类型,一种是加法一种是乘法。题目千变万化,万变不离其宗,我教初三思品多年,发现初中思品其实就三种知识模型,我与自己、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社会和国家。以此类比,中、高考作文,数学最后几题等等皆值得提炼、归纳,教师要培养自己对教材的洞彻能力。

(二)打破学科藩篱整合课程

除了学科内课程整合的能力,教师还要有跨学科整合课程的能力。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六个方面: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五项工程是规范书写、深度阅读、课堂演讲、阳光体艺、实验实践,这是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和实现方式,具有操作性与工具性。数学也有演讲,语文也有实验,做到文理相通推进、共生共长。教师要培养自己把以“主题”为核心的综合学习和以“知识”为核心的学科学习融会贯通。让知识回归生活,回到情境中去。

当然,教师要实现跨界与融合,前提是能够敞开教室门,任何时候都乐意将自己的教学常态展示给同事。在板桥分校我们提出“敞开教室门,欢迎您指导”的口号。基础是教学研讨活动有质量,目前我们学校每周二的学习共同体活动不仅按时而且保质。这种合作性同事关系对课程实施起到不可估量的正能量。

素养之三——找准目标,学会“等”

有人给教师的教学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教师每堂课都在带领学渡涉知识的海洋,可是当下课铃响才会发现,只有教师一个人上了岸,学生却都还在水里,于是你又得返回去捞学生。形象的比喻虽说有全然否定的主观臆断,但教学中“炒夹生饭”的现象的确普遍存在。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有“人性三品说”,我们在否定教育万能论的同时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教育可以唤醒人潜在的可能性,做最好的自己。在这种理论背景下,板桥分校进行了“行政班+走班”的课堂教学改革,因材施教,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我常和教A班(基础薄弱)的老师探讨,以数学、英语为例,150分的试卷易难比为7:2:1,强化占7层的基础题105分的知识,宁可慢一点,小步稳走。要让学生从解题中获得学习自信,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维习惯,唤醒沉睡的可能性。课堂改革,痛点在哪?我个人认为是基于教学关系的师生关系不对等,教师被教材赶着走,学生被教师赶着走,漠视“人”的存在。学习共同体倡导者佐藤学说“在教室里,与对物对人的冷漠做斗争的实践,应成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的中心课题”。教师如能从关注知识向关注人而转变,课堂必将发生静悄悄的革命。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五项工程推进慎用“运动式”,追求“浸润式”,从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切入,从教学生“五项工程”转变为学生用“五项工程”。当然,素养时代,老师得先是那个有素养的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10-4 01:25:15 | 只看该作者
素养时代,老师得先是那个有素养的人

——五项工程之我见

兴化市板桥初中  李一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12:0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