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5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开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3 09:11: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古诗
李白曾经写过的一首送别诗你们还记得吗?(指生背)
李白和汪伦的情谊比桃花潭水还要深啊!让我们齐背后两句。
小结:古代的交通不方便,信息不发达,朋友一旦分别就很难再见面。所以在离别之际,古人往往设酒践行,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板书:送别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白写的另外一首送别诗。

二、循序渐进,读懂诗题。
1.读准题目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老师写在黑板上的课题少了两个个字。(孟、陵)这是我们这节课要掌握的生字。现在请大家举起手和老师一起把课题补充完整。孟的第一笔是什么(横撇)。
2.深入诗题
汪伦依依不舍地送走了李白,谁能说说在这首诗中又是谁送走了谁?(李白送孟浩然)
这首诗的题目比较长,有十个字,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谁来试着读一读。
指生读,要求停顿正确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划出停顿)
齐读。
师:读了这么多遍诗题,再仔细对比几首送别诗的题目《芙蓉楼送辛渐》、《送元二使安西》,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共同点?
师总结:送别诗的诗题往往会将送别的地点,送别的对象,还有送别对象的去处融入其中,这是它的一大特点。
诗题也就是古诗的“诗眼”。读懂了诗题,也就把整首古诗读懂了一半。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虽然说古代的送别诗很多。但是,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的这一送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三名一别。名是著名的名。(手指课题)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  
三、读通诗句,理解诗意。
1.读通诗句
自由读。
    读懂了诗题,接下来我们要读通诗句,读通诗句的要求是“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你能做到吗?来,自由地读一读这首诗。标出不懂的地方。
指名读。
    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强调生字的读音要准。“辞”平舌音,“唯”)
读出诗的节奏感。
    古诗朗读要讲究节奏,这样才能琅琅上口,音韵优美。
    我们可以这样读“故人/西辞/黄鹤楼”—这是二二三节奏。谁能接着往下读?
    我们还可以把“故人西辞”四个字连起来读,变成四三节奏(范读),想读的接着读吧!
    齐读。
2.理解诗意
诗读通了,诗句的意思你能读懂吗?读懂古诗有个好助手,就是书上的注释。现在就请大家借助注释,自己学一学,再把你读懂的句子说给同桌听,等一下老师要考考你们。
填空,屏幕出示。

四、展开想象,体验诗情
学好古诗,光读懂诗歌的意思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走进诗人的内心去体会诗人的情感。咱们来看前两行诗,你有没有什么疑问?
1.理解“故人”:(屏幕出示)讲述他俩相识相知的经过。李白年轻时风流潇洒,挎一把宝剑,带上他最心爱的酒壶,云游天下,在路过湖北襄阳时,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赞赏,两人一见如故,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款待了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两人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成为了亲密的朋友。李白曾写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意思就是说“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闻名天下。”这么亲密的朋友就要分别了,他们怎么舍得呢?读出不舍。
2.理解“西辞”:滚滚长江水由西向东流,老朋友孟浩然辞别西边的黄鹤楼(板◎),要到东边去(板◎),这就叫“              ”。
3.赏析“烟花三月”(屏幕出示图片)
在这千年胜地的黄鹤楼上,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春天,诗中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当时的景色。
师:为什么说“烟花三月”呢?
烟花三月是什么样的三月?
  沉浸在如此美景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诗。齐读。 
4.良辰美景三月天,诗人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共饮美酒,吟诗作赋。但孟浩然又匆匆离李白而去。李白的心情会怎样?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理解“孤”。孟浩然的船走了。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地望啊望啊,他在看什么啊?
可那是唐朝盛世啊!长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江上应该有许许多多来往的船,为什么李白只看见孟浩然的孤帆呢?
谁来再读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孟浩然的孤帆渐渐远去,渐渐消失了。只能看见江水了,为什么李白还不离开啊?
如果你是李白,在送别好朋友孟浩然时,你会说些什么?

(播放PPT)想象一下,现在你就是李白。老朋友走了,你仍独立江楼,目送友人。朋友看不见了,你看着逐渐变小的船;船看不见了,你看着船上的帆;帆也看不见了,你仍不肯离去,孤独地站在那里,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东边流去。读。
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目送之中!(板书:情深)
相见时难别亦难,这深深的情,这浓浓的意化作了这首千古名诗。带着李白的深情,我们再来读读古诗,谁来试试。
现在请全班同学起立,让我们一起像他这样深情地、诗意地送别孟浩然……

五、课外拓展
    孟浩然走了,时光流逝,但他对孟浩然的思念没有停止。一年后李白又为这次送别写了一首五言诗。《江下行》,让我们来读一读。
    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帆去远,心相随!多么地情深意长啊!

李白这首送别诗的意境,常为后代其他艺术形式尤其是电影艺术所借鉴,许多江边送别的场面,都设计了征帆愈行愈远,相送者愈登愈高,最后登上山顶的送行人空对江流的镜头。由此亦可见这首诗艺术生命力之强盛。不愧为一首传诵千古的杰作。

 六、拓展训练
1.黄鹤楼的这一别别出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老师这里还有几首送别诗,请看到课文纸,自己读一读,看看他们是怎样送别的。
《赠汪伦》:以歌相送。
《别董大》:以话相送。
《送元二使安西》:以酒相送。
2.根据情境填诗句:
(1)“            ,             ”描绘的是一幅优美动人的画面:碧波浩渺的江面上,孤零零的一片风帆冉冉向前驶去,在湛蓝的天空远处慢慢消失了,一点也看不见了,只见浩荡东流的长江在天水相接的地方影影绰绰流动。
(2)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写下了“劝君更尽一杯酒,            ”的诗句,表达了友人离别之情;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己,             ”,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送别诗,还读了几首送别诗。古代的诗人们在送别时,虽然送别的方式不同,但诗歌所传递的情感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下课以后,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再收集与“送别”相关的诗或词,进一步学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16: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