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7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秋季开学校长寄语 新时代,实小内涵发展的三个维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3 08:21: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兴化市实验小学创办于1899年,沧海桑田,历经千帆,学校已走过约三个世纪120年。现今已发展成为一校三区拥有307名教职工,6213名学生的教育集团。回望百年,社会激荡,时局变迁,实小在不同历史时期承载着不同的教育使命与责任。特别是杨林俊同志担任校长期间,从布局调整、学校整合时的艰难,到如今三校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百年积淀,百年传承,百年梦想,未来,实小内涵发展之路怎么走?这是当下实小人必须思考的现实课题,更是向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及全市人民要交的考卷。我们从三个维度进行思考:

一、 定位学校文化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梁漱溟老先生说:“文化是学校教育存在的样法。”文化之于学校既是可触可摸的具象,也是无形无体的抽象;既是校园内师生的行走话语方式,也是校园外社会的价值评判认同;既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根基底色,更是引领学校走向未来的动力引擎。学校是教文育人,以文化人的场域。“世纪书院、百年实小”理应弥漫着文化的芬芳,转动强劲的文化磁场。

(一)学校核心文化的提炼。新时代,实小人“秉传统,请学者,集众智”,对实小核心文化进行了归整,将嘴边讲的变成了文字码的。初步形成了办学理念:集成。上世纪二十年代,校长邵之祯倡议师生每日投铜元1枚集资,集腋成裘建成二层教学楼,蔡元培先生题匾命名“集成楼”,取“集大成者也,金声而玉振”之意。校训:持志。“持志”的本源。一是源于《孟子》公孙丑篇,“持其志,无暴其气”,二是《朱子读书法》里朱熹说:“读书之法,莫贵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学校希望全体师生坚定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守持住自己的心志不要让自己的意气、情绪轻举妄动,养吾浩然之气。校风:志道集成。志道,即坚守道义,走正道,遵正道而行。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中庸》里说:“修道之谓教”。作为教育人需要坚守教育正道,遵循教育规律,行使教育人的天职,聚集内外资源成就教育理想。教风:志仁集成。志仁,即坚守仁爱之心。习总书记所讲的“四有好老师”之一就是“有仁爱之心”。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孟子曰:“仁者爱人。”作为教师必须爱生,爱教,成为学生心爱的教师。学风:志学集成。志学,即立志于学。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学会学习是生存能力,终身学习是生活态度。办学愿景:努力让学生在传承和创新的精神中过幸福而完整的学习生活,努力让教师在信任与简单的文化中过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努力让学校成为人民景仰的百年名校。成长赠言:走好每一步。兴化是国象之乡,谷笑冰等国象大师都是从实小起步。人生如棋,举棋三思,落子无悔,每一步都要走好。   

(二)学校历史文化拓展。历经三个世纪的实小就像一部厚重的书,有太多美丽的故事,学校成立了校史工作小组,以“尊史实,理脉络,挖故事”的工作基调,从晚清、民国、新中国、改革开放、新时代五个时间段寻根。由张炳嘉先生和江序鸿老师牵头,他们钻入故纸堆,寻找老照片,打开尘封的历史,探寻美丽的故事。其中,有一张70多年前的老照片,先辈们在校门外的合影,男教师长衫而立,女教师布裙而坐,朝气尽现芳华岁月,典雅尽显大师之风,令我辈肃然。

(三)学校环境文化重塑。实小昭阳校区,创校伊始之地,也是城区唯一没有易址的学校。文脉于斯,百年流淌。但地处老城区,空间狭窄,环境文化布局整体感不足,环境育人功能尚未最优化。今后发展,要向空中要空间,拓展学生活动场地,重塑古朴典雅文化。用四合院来分区,打造四大园:集成园、持志园、养正园、育英园。突出文化主题,彰显育人功效。

二、擘画学校课程

课程是一所学校的血脉,知识、信息、素养、品德、方法、能力等等这些新鲜“血液”都需要以课程为载体输送到学校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胞、每一个孩子。真正实现“课程育人”的目的。目前,学校“情智课堂”理念虽有,但离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仍有距离;“集成少儿学院”社团常态开展,但与课程校本特色要求还相距甚远;“集成课程”图谱初现,但尚未得到科学认证。今后,学校要着力建设“集成课程”,“集成”是学校办学理念,也正与课程整合的概念、人的发展特点、未来人才需求相辉映。那么,如何丰富“集成课程”?主要有三方面:

(一)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这是首要任务。如何校本化实施?我理解就是“因材施教”,也就是让每个孩子在自己基础上获得最大的发展可能性。有学者说,中国教育与西方比有两个成为走向明天的最大障碍:一个是受着1300年历史的科举至深影响,一个是有着70年历史的移植前苏联的高度集中的教育管理体制。我们都知道“教育是慢的艺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鸡蛋从内部打破才是生命”这些道理。但从“知道”到“做到”太难。叶澜教授说:“现在,中国教育有一种‘病’,这个病就是‘赛’,无数比赛,各个层级都在赛,赛的结果是‘争’,争的结果呢,是‘晒’,‘晒’争到的成绩。一个‘赛’,一个‘晒’,使我们变得浮躁”。《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四处强调“规律”,八处强调“科学”。究竟什么是教育规律呢?华师大袁振国教授说“人的发展是脑不断建构的过程,教育就是在塑造学习者的脑,脑的发展规律,就是教育最大的和最根本的规律”。传统班级授课制之下,如何倾听、察学、对话,是为问题,值得研究。

(二)地方课程的有序化推进,培育家国情怀。兴化因水而起,文教昌明,物产丰富。因为我们深爱这座城市,所以我们更要肩负“为我兴化城、培育兴化人”的使命担当,深植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让学生走出校门,感受家乡的气息,要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郭元祥教授说“对综合实践活动来说,课程资源是无比重要的,课程资源是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甚至可以说课程资源就是课程内容。”今后,学校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上取得新突破,围绕“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四大目标,依托“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四大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体验、合作、对话当中,提升能力,丰富情感,培育家国情怀。

(三)学校课程的特色化打造,检验教育良知。“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丰富完善的学校课程,为培育学生的高雅情操擦亮人生底色,检验着一所学校的教育良知。目前,我校校级的社团有数十个,班班都有社团,但如何将社团活动做到“活动课程化、课程体系化、体系科学化”,用课程将碎片化的经验和活动黏合,靠老师自身能力显然不足,需要顶层设计。请高人,也就是课程专家。求高知,学习最新最前沿的课程理论。托高校,请高校课程专家组成的团队到校指导,实地把脉,依据校情,打造特色。

三、打造四支队伍

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队伍是团队的核心。一切美好的蓝图脱离了“人”这个核心要素,只能是纸上谈兵。今后要在四支队伍着力:管理队伍、教师队伍、学生队伍、家长队伍。

(一)管理队伍。学校管理队伍好比学校精神上的钙。管理者质态怎样,直接影响着全校师生的精气神。实小管理队伍强调“四讲”与“四把”。“四讲”:讲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要让信任与简单成为实小流淌着的文化。讲管理,管理学是我们的第一专业,要多加强理论学习,校级干部增强协调力,中层干部增强执行力,全校教师增强教科研力。实小人做事要打造实小标准。工作项目化,项目标准化,标准特色化。不能以发送信息代替工作布置,以工作布置代替工作完成,以工作完成代替工作成效。讲带头,吃苦吃亏在前,守纪守规在前。讲创新,既要坚持长久性的优良传统,更要有尝试性的创新突破。“四把”:把公诚放在心里,管理者首先得是好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但好人和有德并非一回事。孔子讲“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在底线和原则上,管理者不能只是好人。所以,“公正与诚信”在管理者身上应该是比“好”更重要的品质。把规矩立在前面,孔子七十岁了,还从心所欲不逾矩。人性有善恶两面,“凡心两扇门,善恶一念间”人要不断修炼自己,一日三省吾身。强大的人是会自我批判的人,也只有不断自我批判的人才会更强大。把使命扛在肩上,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三大问。把初心牢记脑中,牢记“四个意识”,履行“四个服从”,执行“四个相统一”,争当“四个引路人”,争做“四有好老师”。

(二)教师队伍。“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滕豪斯提出“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当然更没有学生和学校的发展。有种现象,从教几十年,孩子的世界因教育变得越来越宽,教师的世界却变得越来越狭窄。“亲其师、信其道”,如何让教师教得更有效?我想教者要在“爱、研、等”三个字上下功夫。一要有爱。教育需要“爱”,这是古今中外的理论界、实践家的共识。问题是当一线教师面对秉性不一、才智长短、相貌异同的具体生命个体时,纵使有爱的能力,却往往失去了爱的想法。常听教师抱怨学生,听到后我总能理解。别说是一位老师应对几十位学生这种“一对多”的状态,就是父母教育孩子,这种“一对一”的状态也常有怨言。然而,人工智能时代已来,将来教师不被淘汰的原因不是因为会教知识,而是因为会用爱心育人。二要会研。对国家课程的理解,对孩子身心发展的认知等等都需要研究。目前,我校的“集成有约”“琢玉工作坊”等教科研形式已经成为品牌,今后还要向深处思考,以项目与课题为研究抓手,激发教师研究的内驱力。三要会等。有人给课堂做过比喻:“教师每堂课都在带领学生渡涉知识的海洋,可是当下课铃响才会发现,只有教师一个人上了岸,学生却都还在水里,于是你又得返回去捞学生。”虽说这话语中有全然否定的主观臆断,但教学中“炒夹生饭”的现象的确普遍。课堂,痛点在哪?我认为是基于教学关系的师生关系不对等,把知识教得太精致复杂了,漠视了“人”的存在。佐藤学说“在教室里,与对物对人的冷漠做斗争的实践,应成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的中心课题”。教师如能从关注知识向关注人而转变,课堂必将发生静悄悄地革命。

(三)学生队伍。“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培养目标,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是核心素养六大方面。这些是美好的育人愿景。而现实中,教育培养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并不少见。为何?何为?我想,小学还是要把学生习惯培养抓实,从会吃饭、会走路、会家务、会阅读、会尊重这些基本习惯开始。颜氏家训讲的“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小学对学习习惯的培养太重要了。

(四)家长队伍。习近平主席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身为父母,哪个不为孩子?但我们不能否认人的差异性。教育的作用就是帮助唤醒人沉睡的可能性,做最好的自己。也不能忽视教育的惩戒权。马云说“惩戒就是教育上的刹车,老师没有惩戒的权利,就如同让老师去开一辆没有刹车的汽车,不是老师要惩戒学生,是规矩来惩戒学生,学生不是向老师低头,而是向规则低头,要向真正的、良好的、未来有价值观的素质去低头”。来年,学校家庭教育委员会还要吸收更多有见识、懂规律、负责任的家长,为家校合作发挥更大的正向作用。家长信任老师、老师信任孩子,这才是最好的教育生态,也才能弹奏出美妙的育人音符。

言至于此,新时代,让我们实小人携手共创美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10-3 08:21:38 | 只看该作者
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校 长  李一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9 05:0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