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21-9-22 08:21:4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分析>
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由于对“个性化阅读”的认识还不是很到位,往往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偏差。那么,怎样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和文本展开对话,深入理解内容,并且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呢?
这是一种大胆的教学设计。此案例成功之处在于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当中教师自始至终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体验,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教师只是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质辩。在孩子们的质疑、补充中,大家对乌塔有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对“乌塔独自旅行的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这个问题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从同学们的讨论中,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这节课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另外,这节课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这一目标。在课堂中,教师大胆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的过程,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发表阅读见解的过程,当然,学生所发表的见解也并非孤立的随意的说,而是密切联系课文。探究课文的过程,不仅使学生深入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扎实训练了本单元的知识点,形式新颖活泼,探讨有实效。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也发挥得很到位,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充分肯定,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见解,都予以鼓励赞扬,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又有利于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养成勇于发表独立见解的习惯。最后的小结也恰到好处,使学生明确了课文的写作目的,作者是要孩子们学习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而非学习她独自旅行。
整节课从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出发,尊重学生个人的独特体验,所以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深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