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阅读课中“随文练笔”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9-22 08:17: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阅读课中“随文练笔”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一、        研究背景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写东西就靠平时积累,接触的文章多了,自然而然可用的语句也就多了,写起来便得心应手;读到一定程度时,更加熟悉各种表达方式,就可以做到锦上添花,把意思表达得更加圆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把阅读和写作很好地结合起来,让阅读更好地服务于写作。但长期以来,学生的作文兴趣不高,写出来的文章假大空,缺少真情实感。许多教师的作文教学也走了两个极端,一是不作指导,让学生随意写;二是统得过死,讲得过多,给学生上了枷锁。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一就是读写分离,阅读教学中动嘴多动笔少;二是设计的随文练笔随意性大,缺少系列的、整体的训练目标;三是练笔的时机、方法难易度把握不当,致使训练低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课标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告诉我们,应该好好利用教材资源为作文教学服务,让学生从阅读教学中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及时地迁移和运用到习作中去。小学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就是在课内外阅读教学中充分有效地挖掘文本中的练笔资源,围绕一个训练点进行小篇幅的写作练习,通过创设情境、话题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开展各种形式的习作实践,是把仿写的训练有机有度适时地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在阅读中发展习作,在习作中促进对阅读的深化理解,使学生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
二、        研究过程
1.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2016年3月课题立项开始,课题组成员进行了细致的分工,明确了各自的任务及达到的要求。开题初,我们先对当前学生的作文现状和教师平时的作文教学进行调查与分析,了解情况。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我的作文教学主张》、吴勇老师《童化作文:浸润儿童心灵的作文教学》等相关的作文教学理论,明确了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2.立足课堂,开展研究。
    课题组成员采用研课、上课、评课、反思等方法,进行听课、评课、反思活动,在课内和课外阅读教学中因“文”制宜,合理、有效地开展“小练笔”研究,总结出了课内“读写联动课型”的基本模式,确定了低中高年级段习作教学的不同训练目标和侧重点,创设了读写结合的几种训练方式,构建了有效的作文讲评课。我们还耐心细致地进行个案分析,撰写教育随笔,教学反思。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撰写小论文,在理论上提升自己。如课题主持人张素玉老师撰写的论文《指向作文的阅读教学》被郑州市教科所评为二等奖。
三、主要做法和经验
1、构建了课内阅读随文练笔的基本教学模式。
在课题实施阶段,我们主要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结合经验总结法,对课内外阅读进行系统研究,总结出课内实施随文练笔的基本课型“读写联动课型”,基本教学模式:整体读文,了解大意→找准重点,读写联系→确定练点,创设情境→当堂练写,交流点评。  
    第一环节:整体读文,了解大意。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获得初步感受,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如《最后一头战象》一文,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在概括小标题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了嘎羧“善良、忠诚、重情义”这一整体印象。
第二环节:找准重点,读写联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创设情境朗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感情的,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学习写作知识。如《别饿坏了那匹马》一课中,有许多描写“残疾青年”语言描写的句子,这些语言描写的句子非常生动,不仅有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而且说话人的位置一会在前,一会在中间,一会在后面,语言表达形式多样,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朗读,发现这些语言描写的特点,然后让学生看视频: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宽容》,明确要求小练笔: 想象情景,抓住说话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具体。因为人物说话很有特点,学生就能想象画面,仿照这篇课文,人物描写得惟妙惟肖。
第三个环节:确定练点,创设情境。每篇课文,都会有一个读写训练点。也许是结构上,文章采用了总分、总分总、中心句、过渡句,也许是表现手法上,文章采用了多种修辞,或者是对比衬托的写法,还可能是某种描写特别突出,比如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读写联动课型”,就是找到一个习作“训练点”,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由读到写。
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穷人》中关于桑娜的心理描写十分突出: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这段话,借助问号、叹号、省略号表现了桑娜矛盾纠结的心理。教这一课,我们这样创设语境:
    (1)你正在教室里打篮球,被老师发现……
    (2)要交作业了,你的家庭作业本突然“失踪”……
     (3)考试时,你有一道题不会做,而答案就在书上……
请你想象当时的情况,写出你的矛盾心情,注意恰当使用省略号。这样的语境,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激发写作兴趣,学生有内容可写。
再比如: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月光曲》一课,作者采用了“写实+联想”的方法,表现了月光曲的节奏变化。课堂可设计这样的小练笔:
学习本课作者“写实+联想”的方法,选择其中一项进行续写。
(1)春天来了,草长莺飞、花红柳绿,花园里的花都开了。你看……
(2) 阳春三月,我和小伙伴们来到广场放风筝。天上的风筝越来多……
这样的小练笔训练,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又以课文为范例,学生的写作难度较低,学生容易掌握。
第四个环节:交流点评。学生练笔结束后,当堂交流、讲评。点评环节主要是发现优点、指出不足。并且逐步由教师评价和反馈引导到学生相互评价、自我评价,培养修改习作的能力。
2、根据课标要求,确定低中高年级段习作教学的不同训练目标和侧重点。
   从《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来看,不同学段的学生,在写作上应该达到的目标是不一样的。低段的阅读教学写作意识的培养,宜围绕怎样写好句子开展训练,在落实识字、写字、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说完整的句子,学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中段的阅读教学宜围绕如何写好段进行训练,凭借写法典型的文章体会总分、总分总、过渡段(句)等写法的作用,感受细节描写的作用并尝试运用。学生学习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表达,学习如何把一个意思写具体、写生动。高段的阅读教学应指向篇章,引导学生感受以下写法的作用:详略得当、借物喻人、抓住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运用说明方法介绍身边的事物,文章开头和结尾的技巧、联想等。
3、创设了读写结合的几种训练方式
   读写结合训练的方法很多,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训练方式。
(1)读写迁移、尝试仿写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当我们把课本中的精彩片段展现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理解、入情地朗读,并引导学生仿照他们的写法练笔,这样学生就会感到有章可循,才会逐步掌握写作的门路与规律。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这篇课文,第2段对桂花的描写很有特色,抓住了桂花树不开花时、开花时的样子和香气来写,条理很清晰,非常适合学生仿写。我们可以出示槐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先观察,再仿写。一位同学的仿写例子:
我最喜欢的就是家乡的槐花。槐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柳树那样婀娜多姿。不开花时,只是满树碧绿的叶子,像一把撑开的巨伞。那叶子绿得鲜亮,仿佛每一片叶子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有风经过时,满树的叶子轻轻地舞动,犹如一个个害羞的小精灵在跳跃。开花时,瞧,一串串、一簇簇的白槐花在对我们微笑,对我们招手。槐花的香气太迷人了,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整个院子都是香的。
这样的仿写,有梯度,学生乐写,易写。
(2)丰富细节、生动扩写
扩写就是紧扣中心,抓课文“空白”,把原有句、段或篇中不够具体的地方写具体。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一个教学片断时,就请学生想象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什么样的脸。引导学生扩写。一个学生的课堂练笔是这样的:
这位拉车的不过三十多岁,可看上去足有五十多岁。脸黑瘦黑瘦的,布满了一道又一道的皱纹,眼圈深深地凹了下去,蒙着一层灰,看上去,这张枯瘦的脸,像一个霜打的茄子。
这个练笔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既帮助学生理解了“饱经风霜”的意思,又让学生做了一次人物外貌描写的练习。
再如学习了《最后一头战象》可设计这样的练笔: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并写下来。这个练笔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的意思,又让学生进一步学习了文章的表达方法。
(3)发挥想象、补写续写
教材中的课文,有些内容很简略,或者叙述描写留有余地,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这也是很好的读写训练点。因此,教师可借助教材中的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想象,以小练笔的形式把这些“空白”补充出来。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文《金色的脚印》一课,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
正太郎和小狐狸一家分别的情境一定非常感人,请你发挥想象,把他们分别的情境写具体,注意表现动物和人之间的情感。
因为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在学习前几课的基础上,许多同学都会抓住动物特有的动作、神态来描绘。
再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唯一的听众》一课,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小练笔:
    又是一个早晨,青年和老人再一次在树林中相见了……请展开想象会发生些什么呢?请抓住语言、情境、神态写一段话。
(4)设置悬念、拓展想象——续写
     有些课文虽然已经结尾了,但意犹未尽,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空白”,给人以深思遐想的余地。教学时,我们应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去填补“空白”,以原文的终点作为习作的起点,联系课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延伸课文的内容。比如《穷人》的续写:
    桑娜告诉丈夫自己已经把孩子抱回家后,课文就戛然而止了。孩子的命运会怎样呢?桑娜与渔夫又会带领孩子怎样渡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5)依据材料、重新构思——改写
依据材料,重新构思,也是语言训练的一种形式。一些古诗隽永短小,令人回味,让学生把古诗扩写成故事不失为古诗教学的创新之举,这同时又能训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表达的能力。如教学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时,让学生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调动多种感官编写故事。当然还可以根据课文情况改写。比如学了《蒙娜丽莎之约》,可以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这部作品。学了《新型玻璃》,可以让学生以自述的形式介绍一种新型玻璃。学习《鲸》可以让学生联系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写一篇短文,学习把科学性说明文改写成文艺性说明文。
(6)多种文体,专项训练
推荐词、辩论词、演讲稿等这些也是学生常见的语言表达形式。老师也可以借助课文,创设一定的语境,进行专项训练。比如学习了《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可以设计这样的小练笔:知道了老人的事迹,你会支持老人参加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吗?请你写出推荐词。(提示:写推荐词时请用事迹+精神) 这样的专项训练,多次反复,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就能牢固掌握。
这样的课堂小练笔,需要老师总揽单元教材,深入分析学生的习作问题,有效地挖掘文本中的练笔资源,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习作实践,在阅读中发展习作,在习作中促进对阅读的深化理解。这样的课堂小练笔,不仅要关注文本的内容,而且要关注文本的构成形式,探究文章是如何写的,进而培养学生善于从写作的角度去阅读。
4、构建了有效的作文讲评课。
    作文评改最重要的是激励和唤醒,要以学生为主体,使他们在系统的作文讲评课中,有所收获,学会修改。
    我们构建的作文讲评课基本模式是:第一环节:“欣赏”第二环节:“诊断”第三环节:“训练”。
     第一环节:欣赏。“欣赏”板块集中展示学生的精彩语句,除了要读一些整篇构思、语言较好的文章,读一些敢于写真事,说真话的文章,还要用课件展示一下同学们习作中的优秀句子,并且注明是哪位同学写的。通过让孩子享受成功的快乐,学习积累优秀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第二环节:诊断。出示学生习作中的共性问题,挑刺,修改。评问题最多处,能避免今后作文中再出现这样典型的“毛病”。
第三环节:训练。针对学生习作中的共性问题,找到优秀的范例,发现写作特点,训练修改。
这样的作文讲评课,有评有讲。评,主要着眼于学生作文最精彩处和问题最多处。评最精彩处能让学生写作信心大增,能明白什么样的表达才是最精彩的;评问题最多处,能让学生克服此阶段写作的共性问题,避免今后作文再出现这样典型的“毛病”。
四、研究成效
1. 阅读课中的“随文练笔”研究,提高了教师整合教材中各种教学资源的能力,根据年级习作教学课标要求,挖掘了练笔训练的内容,选择好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创设多种情境,有效地进行随文练笔训练,使小练笔成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开展“随文练笔”教学活动,使学生养成了随文练笔的习惯,丰富了学生的写作内容,激发了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从小练笔入手,表达独特感受和看法,提高小练笔的质量,为习作积累素材。转变了学生的写作心理,从 “要我写”转变成 “我要写”。
3.在课外阅读中,通过创设话题交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材料,并通过小练笔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感受、欣赏、评价能力。
4.积累学生在课堂中随文练笔的案例,探索新课程下“随文练笔”的策略和方法,为习作教学铺好路。
五、存在问题和设想
课题研究虽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值得本组成员反思和改进:
1、课题成果——还需提升  
本课题研究的成果“各级段课内阅读随文练笔的训练内容”,由于研究时间紧迫,目前整理出来的主要是中高年级段,对于低年级段还需要进一步整理。另外对于训练内容,仍需进一步系列化,使学生的习作水平系统化循序间的提高。   
2、研究瓶颈——急需突破  
课题研究告一段落,有些困惑还没有解开,如:课外阅读中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学习写法,“读写联动”课型还可以有哪些模式,下阶段研究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探索随文练笔的新方法。。    小学阅读课中“随文练笔”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没有穷尽,虽然在研究的道路上取得初步的研究成果,但是我们的研究还较肤浅,课题研究深度和广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必须对课题研究工作认真反思,从思想上、观念上、技术层面上都要认真总结,以适应课改的不断深化,扎扎实实地把课题工作开展下去。
六、参考文献
[1]吴忠豪. 关于语文训练的讨论《课程•教材•教法》2008(12)
[2]朱文君.训练:语文教学的立身之本 《小学语文教师》2008(11)
[3]汪继东.阅读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文学教育》2005(16)
[4]刘宪华.寻找语文的生命之源——“主题阅读”再思考 《人民教育》 2009(07)
[5]管建刚.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福建教育出版社
[6]《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14: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