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提出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的语文教学,仍然摆脱不了“以教为本”的局面,教师主宰学生学习行为,虽然有时也意识到发展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也试着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但对学生主体学习的认识还不到位,甚至存在一些误解,导致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违背了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的教育价值观取向。我校于2009年9月新办开学,便提出了“建学习型学校、塑智慧型教师、育创新型学生”的办学理念,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教育科研为抓手,寻求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预习,小组合作交流,师生互动解惑,同步激励评价为主的课堂形式达到人人参与学习,生生参与评价管理。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主动、积极而又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我们觉得:推行“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和学生评价策略的研究”势在必行,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二、研究的意义
在新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的新形势下,素质教育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日新月异的社会,衡量现代人的标志不仅仅是知识的多少,更在于他是否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有创新能力。为此,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及与之相匹配的课堂评价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充分发挥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功能,主动地从自身而不是依照他人要求去认识和处理事物,越来越多地获得思想和行为自主权。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本课题的研究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这在教学实践工作中有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目标
①通过教学研究、实验,在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的参与和发展的机会,自觉地、自主地、创造地参与学校的学习、活动和生活,成为品德优良、学习主动、身心健康、生活自理、审美正确和富有鲜明个性的合格小学生。
②通过研究,探索出适合我校学生的评价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质疑、探究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从而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和课堂评价策略有效结合,主要探索:
①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及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现状调查分析;
②调查对学生学习有积极影响的课堂评价策略;
③探索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有效课堂评价的策略;
④教学案例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课堂教学中教师们普遍感到疑惑的几个关系:基础与能力的关系;课堂教学中互动学习与教师主导的关系:合作、探究学习与教师合理引导的关系等,总结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有效策略;
⑤制定适合我校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课堂评价策略。
重点:研究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有效策略及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难点:通过实验,能将理论付诸实践,并取得成效,从而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五、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具体如下:
①观察法和调查法,了解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现状及课堂评价的策略。
②文献法,查阅资料,学习先行进理论体系,充实课题研究。
③案例研究法和跟踪实践法,了解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动力,探索有效评价的策略。
④经验总结法,总结提炼研究成果,展开经验交流会。
⑤专家指导法,邀请专家理论和经验指导,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六、研究的过程
我校于2010年2月选定课题,并成立课题组。在课题组组长的带领下,查阅了大量资料,收集了有关“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和学生评价策略的研究”的理论作指导,之后,我们课题组成员反复研究,确定了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措施,从而完成了课题方案的设计。本课题的研究计划用一年半时间,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理论研究准备阶段2010年2月——2010年8月)①依据新课程标准,根据教学现状,选择确定研究课题;②了解国内外对此课题或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认识并定位本课题的研究价值;③确定实验教师,明确自己在课改中的地位、任务,成立科研领导小组;④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组织参与教师学习相关理论,如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等,领会课程改革精神;⑤召开开题报告会,确定实施方案,同时聘请专家来校指导,进一步修正完善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案例分析,调查研究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①把全校十八个班级分成低、中、高三个年级组,分段研究,调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参与意识的现状,诊断问题,分析原因,收集对学生有积极影响的课堂评价策略。②组织开展阅读比赛,书法比赛,为下一步的实验奠定基础。③邀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老师进行指导。④将课题研究渗透于学科教学中,开展课堂研究活动。
第三阶段:(实验操作阶段2011年1月——2011年6月)①大胆尝试,开展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教学工作。②结合有效的课堂学习评价,开展课堂学习展示评比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③结合课外演讲,书画比赛等趣味性活动,张扬学生个性,增强学生自信,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④邀请专家领导进行检查指导,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收集数据资料,并及时修整探究方案。⑤召开经验交流会,探究出符合校情、学情,适合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的策略及课堂评价策略,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四阶段:(整理分析,交流总结阶段2011年6月——2011年8月)①总结研究经验,撰写研究报告形成系统理论。②汇编优秀案例,展示教研成果,汇编成册。③申请结题,完成课题结题报告。
为了搞好课题研究工作,我校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投入,做了大量的工作,具体如下:
1、健全课题研究组织。学校专门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教学校长任组长,负责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宏观调控;由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协同参与,对课题研究进行组织和指导;结合课题研究内容,选拔出骨干教师作为课题研究中心组成员,建成了一支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的研究团队。
2、完善课题管理制度。为使课题研究的过程更加科学规范,我们建立了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课题管理制度:课题组例会制度;课题活动制度(期初定好内容、人员、时间与主题,然后按计划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并由子课题组长及时将活动资料整理、归档);评比奖励制度(学期结束,将课题成果与奖金挂钩)等等。以从制度上规范课题研究程序,并形成“分层次、抓重点、凸规范、见实效”的课题管理思路。
3、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我们十分重视对文献资料的建设,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强调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尽快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在学习形式上,做到独立自学与集中辅导培训相结合,教师个人研究与课题组讨论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学校还为课题组成员创造各种学习机会,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我们先后邀请了双峰小学、市教研室专家来校指导课堂教学工作,还多次派课题组老师赴双峰小学观摩学习,从而不断增长教师的见识,拓宽教师的视野,更新教师的观念。
4、实践探索,开展丰富的课堂教学观摩。
为了课改实验的顺利进行,我校积极组织实验教师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教师们凭借理论的指导,围绕课题精神,开展了教学观摩课、示范课。课后,我们又主动展开讨论、研究,开展经验交流会,使科研工作不断深化,同时,实验教师在课堂中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调整,使我们的研究工作更规范,更有效。
5、积极创新,及时总结。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验教师积极投入,在课堂教学中勇于创新,无论在教师的教法上,还是在学生的学法上都有大的改革,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使课题研究不断完善,实验教师及时总结,他们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多次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七、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构建了符合学校实际的“136自主导学”模式课堂教学结构。
课题组成员经过近一年半的努力探索和实践,初步构建了适合学校教学实际的“136自主导学”模式课堂教学结构。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也为我们今后的研究夯下了坚实的基础。
2、课题研究形成我校独特的课堂评价模式
重视学生个体客观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学中,我校形成了对学生进行“发展性”“多元性”评价的模式,宽容对待学生一切合理的挫折和失败,注重发现学生学习和实践活动中体现的创造热情和进取精神。
3、课题研究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1)培养学生的主题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主体发展意识。通过“136自主导学”模式主体性课堂教学结构的尝试与实践,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欲,较好地满足了学生求知的心理需求,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的独立探究和合作交流意识。
(2)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和创新精神。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变“学会”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在学习中较少依赖教师的讲解传授,能充分利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究与同伴合作。学生能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走上讲台阐述自己的见解,并能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使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经过近一年半的研究和实践,学生的主体性已明显加强,能踊跃参加各级各类活动、竞赛,并取得了不斐的成绩。数百名学生在第六届、第七届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大赛中获奖;陈瑶等18名同学参加“中华小状元杯“作文大赛,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邹叶杰等4名同学参加第二届”语文报杯“原创作文大赛,分别荣获金、银、铜奖;张佳意同学的作文《牛奶的味道》发表在《作文周刊》上,翁炎灵同学的星之语入选《作文100分》。
4、课题研究促进了实验教师的专业成长。
(1)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通过研究,课题组成员树立了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在教学中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原则,实行平等、民主的教学,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
(2)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通过研究与实践,课题组成员在教学中改变了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实施“主体性”教学,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重在启发、引导、激励,让学生自主探究、有效合作,引导学生在感悟中学习,在交流中求知,在互动中提高。一年半来,课题组组长朱元芳校长被评为九江市学科带头人,在新课程改革中还荣获九江市先进个人称号;邹如俊、王荣华老师成为九江市骨干教师;杨友梅、黎思珠、邹如俊三位老师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成绩突出,荣获九江市先进个人;在2010年9月武宁县教育局举行的“十百千名师工程评选中,朱元芳校长、王荣华老师被评选为学科带头人,张雯哲、邹如俊老师评选为教学骨干;在九江市的语文素养大赛中,邹如俊老师荣获特等奖。
(3)提升了教师的科研素养。课题研究激活了学校的教科研风气,激发了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开展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形成了积极有效互动的教科研群体。在研究中,教师逐步提高了反思能力,养成了写课后反思的好习惯,使教师们的理论素养和科研水平得到了提高。一年来,课题组的老师的论文、课件、案例纷纷获奖。邹如俊老师的教学案例获国家级优秀奖;何亦黄老师的论文《把握好读写切入点趣味化上好习作练笔课》,杨友梅老师的论文《让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获国家级二等奖;何亦黄、柯善海老师的论文《求真,小学习作教学的灵魂》,黎思珠校长的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别获省级一等奖;柯善海、梅朝霞、杨友梅老师的论文也获得省级二、三等奖的好成绩;黎洪华老师的论文《谈导学案中的问题有效性》《语文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获市级一等奖。课题组的老师研究出的测试卷被省教研室入选,朱元芳、邹如俊执笔的试卷分获省级一等奖,何亦黄、杨友梅执笔的试卷分别获二等奖。
八、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课题研究虽已接近尾声,但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仍有几个问题值得思考与探讨:
1、提高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思考:开放的课堂,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进一步体现,他们的思维更活跃了,创新的意识更强了,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手段也更丰富了。由于教师难以充分考虑、估计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多种变化,给教师驾驭课堂带来了困难。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掌握最新信息,以应付课堂上学生的质疑。
2、关于正确评价学生的思考: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些学习成绩不很好的同学,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创造能力、很高的热情,表现非常突出;而一些考试成绩好的同学,反而无所适从,活动能力较差,成绩不理想。所以,通常所说的成绩好差,只能反映学生的一部分情况,学生真正的能力差异与我们的现有的评价方法有很大的出入。因而,如何通过改进评价体系促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3、关于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的思考: 通过实验,孩子们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等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是课改所带来的可喜的变化,是传统的教育模式无法达到的新境界。可在教学中因人各有差异,主动性、主体意识强的学生成绩明显优于主体意识弱的学生,课堂成为精英展示,优秀学生的独角戏,而差生不知如何有效听讲、学习,存在两极分化的危险,这是我们不得不关注的。
九、小结
我们在过去的研究中对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和学生评价策略的研究,在理论上做了一些探讨,在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但限于理论水平和实际经验的不足,研究的效果虽有成绩,但还不够理想,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有些已经意识到并提出来供大家讨论,有些问题还没有意识到,还需要专家和同行的指正和帮助。我们还将继续努力,在专家和同行们的帮助下,把我们的课题做得更科学、更完善、更有成效。
|
|